69組作品在臺首度展出 北師美術館再現草間彌生相遇臺灣起點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蹟』——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將於12 月 21 日於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登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特別重製1998年在臺北雙年展現地裝置作品《圓點的強迫妄想》。圖/記者曹麗蕙
歷經臺、日共制,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作品「圓點的強迫妄想」,21日起再現北師美術館「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蹟』」展,這件佈滿圓點的作品26年前在臺展出,是不少觀衆認識草間彌生的起點。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今天舉行「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蹟』——W Collection & More1951-2005」展覽開幕記者會,除7顆充滿圓點圖樣的不規則造型氣球組成的「圓點的強迫妄想」外,其餘69組作品均爲首次在臺灣展出,尤其可見草間彌生早期行爲藝術及服裝作品,是展覽一大亮點。
「圓點的強迫妄想」1998年展出於臺北雙年展,時任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曼麗擔任此次草間彌生展總策畫,她說,當時「圓點的強迫妄想」是在日本製作、來臺展出,這次她們選擇直接在臺灣製作,克服許多材料、工法等跨國技術問題,「這是臺日合作的新樣態。」
林曼麗舉例,像氣球上的圓點可不是亂點的,而是依據草間彌生製作的模型分毫不差的在臺灣重現,圓點均爲手工貼上,而非印製,團隊足足花了3個禮拜完成7顆氣球裝置上的圓點。
策展上,林曼麗讓這些氣球佈滿展間,觀衆不只能在展間欣賞作品,透過落地窗,連捷運上的乘客都能看見,「我相信這也是草間彌生的期待,讓作品有更多人可以親近、感受。」而依據日夜光線,這些氣球也會帶來不一樣的視覺變化,打破美術館白盒子空間既定印象。
這檔展覽奠基於日本青森縣立美術館「從WCollection看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蹟」展,多件草間彌生早期作品由W Collection藏家和倉誠治提供,他今天說,草間彌生早年移居至美國,在內心充滿矛盾與糾葛下,面對種族歧視、越戰、公民權運動的新生活環境,創造出充滿緊張與刺激性的作品,這些與社會搏鬥的作品令他深深着迷,他相信草間彌生作品體現混亂時代中的重要價值,就是即使無法一直保持自信,也絕不能停止抗爭。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蹟』——W Collection& More 1951-2005」21日起將於北師美術館展出至2025年5月4日。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蹟』——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將於12月21日於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登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特別重製1998年在臺北雙年展現地裝置作品《圓點的強迫妄想》。圖/北師美術館提供、©草間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