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管中閔如被「蓋布袋」 陳維昭一句話展現風範

前臺大校長管中閔與知名作家楊渡合作撰寫《大學的脊樑:臺大校長遴選事件與管中閔心情記事》,記錄2018年臺大校長遴選事件過程,由楊渡訪談事件中重要相關人士,記錄當年鮮爲人知的關鍵內幕,事件主角的管中閔則寫下18篇心路歷程記事。管中閔13日出席新書發表會,感謝事件過程中幫助過他的人,他笑說,自己的記憶很好,「幫助過我的人,我永遠都記得,同時搞我的人,我也不會忘記。」(黃世麒攝)

作家楊渡和臺大前校長管中閔記錄2018年臺大校長遴選事件過程,《大學的脊樑: 臺大校長遴選事件與管中閔心情記事》10日出版,楊渡訪談事件中重要相關人士,記錄當年鮮爲人知的關鍵內幕;事件主角管中閔則寫下18篇心路歷程,13日舉辦新書發表會。

臺大前校長李嗣涔表示,過去大學校長是兩階段遴選,之後大家覺得教育部應該管得愈來愈少,所以他當校長時教育部修法改成一階段:「我們以爲這會形成一個制度,教育部會愈來愈尊重大學自主,沒想到在管校長這一任突然就改變了。」

李嗣涔表示,臺大校長遴選事件讓大學自主受到很大打擊,到現在還有影響。臺大前校長陳維昭2018年新春團拜時說此事一定要寫入臺大校史,「讓所有臺大人知道,學術自由是要抗爭來的,不是政府施予的。」

前臺大校長管中閔(左)與知名作家楊渡合作撰寫《大學的脊樑:臺大校長遴選事件與管中閔心情記事》,記錄2018年臺大校長遴選事件過程,由楊渡訪談事件中重要相關人士,記錄當年鮮爲人知的關鍵內幕,事件主角的管中閔則寫下18篇心路歷程記事。管中閔13日出席新書發表會,感謝事件過程中幫助過他的人。(黃世麒攝)

前行政院院長陳沖表示,管爺這本書,他只想到臺灣話的3個字:「蓋布袋」,就是有一羣人想要圍毆一個人,怕被別人認出來,用布袋蓋起來打一頓,然後一鬨而散。2018年管爺確實因爲白內障、視網膜剝離,眼疾看不到,被打也就算了,還不知道誰打的,心情很壞。

陳沖說,楊渡寫這本書沒有很多情緒,很理性交代事情,他不知道楊渡怎麼做到的?但書中有傅斯年校長引述史賓諾莎「我們貢獻這個大學於宇宙的精神」,這句話的精神就是追求真理、追求和諧,所以楊渡、管中閔雖然被「蓋布袋」,但還是心平氣和把書寫完。

陳沖還開玩笑說,管爺可以考慮登記總統,經過別人「蓋布袋」之後,還能心理健康、精神健康、身體健康,這是擔任領導人很重要的特質。

聯合報前社長張作錦參加管中閔新書發表會。(簡立欣攝)

特地從中壢趕來的聯合報前社長張作錦表示,中國的文化傳統,重視教育,尊敬老師,連無惡不作的人都不例外。像民國初年的軍閥張作霖曾說:「我寧願少養五萬陸軍,也要把這所大學辦起來,」結果蓋出東北大學;四川軍頭劉文輝說:「如果縣政府大樓蓋得比大學好,這個縣長立即拉出去槍斃!」更大咖的軍閥曹錕說:「如果哪個人敢對我的教授不禮貌,我就要他的腦袋!」所以臺灣的卡管案,實在讓人看不明白。

張作錦說,書中他最記得臺大前校長陳維昭面對蔡英文總統時的一句話:「我不能退讓,我要是退讓了,我以後怎麼做人?」這句話猶如千鈞之重,現在那些作惡多端的人,還在裝模作樣地做人,甚至在政界、學術界做人上人,希望這些人可以把這句話拿來做一面鏡子,看看自己有沒有做人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