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萬億級的雙城聯動,廣深將合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灣區“雙子城”

12月18日,《南方日報》刊發了《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制定廣東省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建議》提出,以深化廣深“雙城”聯動強化核心引擎功能。推動廣州深圳立足全局謀劃城市功能佈局和現代產業發展,完善發展聯動機制全面深化戰略協同、戰略合作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大灣區“雙子城”,放大輻射帶動和示範效應

最近一兩個月,廣深雙城聯動是區域經濟中的一大熱門話題,此次的廣東“十四五”規劃《建議》關於雙城聯動較大篇幅的表述,更是將兩地的合作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12月21日,《中共廣州市委關於制定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文發佈,其中也提到,深化與深圳產業規劃和項目佈局對接,攜手補齊產業鏈,共建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樞紐,形成世界級產業集羣。

同樣作爲一線城市,廣州和深圳的距離僅約100公里,經濟體量相近,又各有所長。雙城強強聯合,將形成中國最耀眼的“雙子城”,這既有助於兩座城市自身獲得更大的發展,同時也將增強其在整個大灣區乃至廣東省的輻射帶動效應。

在中國,一省之內構成“雙子城”的,廣深無疑是最高規格的組合。從經濟規模來看,2019年,廣州加深圳的GDP總量突破了5萬億,佔整個廣東省的比重高達47%。

因爲地理位置、經濟實力的接近,廣深之間既有協作也存在着競爭。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的全面鋪開,兩地政府主導的交流與合作,明顯變得比以往更加頻繁。

去年9月5日,廣州和深圳在廣州南沙簽署了《廣州市、深圳市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標誌着廣深合作邁入新的階段。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間點,距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的正式頒佈,僅不足一個月。

今年10月22日,廣州深圳“雙城聯動”論壇在深舉行,這一論壇由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廣州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論壇當日,兩地相關部門簽署了科技創新、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智能裝備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基礎設施營商環境、自貿區等七個領域的合作協議。

此次的《建議》明確提出,全面加強產業合作,協同佈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聯合實施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加快推進生態環保、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社會保障等領域深度合作,加強在超大型城市治理、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等方面有效聯動。攜手增強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功能,共同提高對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的支撐作用。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廣深雙城聯動的一個契機在於,深圳升級爲先行示範區,兩地合作,包括廣東省全力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廣州建設國際大都市,某種程度上是爲了實現廣深關係的再平衡。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則表示,廣深兩個城市本身存在着很大的互補空間,在打造城市羣、都市圈的背景下,這兩個龍頭城市自然也需要融合,從而更好地帶動其他城市加速融入都市圈產業帶

有了頂層設計之後,廣深之間的聯動有何具體路徑,或者突破口?

在上述廣州深圳“雙城聯動”論壇上,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曾表示,全方位推動產業、科技、教育、醫療、金融、基礎設施等領域對接協作,構建更加緊密、更加高效的聯動發展機制;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則表示,廣州主動接受深圳改革輻射帶動,完善改革聯動機制,讓人員、貨物、資金、技術等要素便捷流動,共建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此次的《建議》提出,以改革創新推動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並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廣州建設國際大都市。此前,廣東省發改委曾提出,推動省直部門將賦予深圳的省級管理權限依法賦予廣州。

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這其實也是在政策框架下實施的聯動。

在宋丁看來,廣深聯動的起點和突破點,在於“拆牆”。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交通,廣州是華南地區的最大交通樞紐,門戶城市的價值非常凸顯,但深圳同樣作爲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的超大城市,與各地在高鐵、航空等聯繫上仍有諸多“堵點”。

二是產業。深圳近年來在新經濟方面表現強勁,廣州相對略遜一籌,比較缺乏具有龍頭帶動作用的領軍型創新企業,這種情形下,深圳可以發揮一定的新產業帶動作用。

“拆牆意味着,突破雙方各自的障礙,把深圳的產業優勢傳導至廣州,廣州的門戶優勢傳導至深圳。”宋丁表示。

林江則認爲,高質量發展既包括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也包括新興產業的形成,二者之間有內在的聯繫,深圳強於後者,而廣州作爲千年商都,供應鏈的完整性較強,傳統產業基礎牢固,有着巨大的升級潛力。

“廣深的合作,不應該只侷限於引進一兩個項目,而是實現產業鏈的互動,這種合作所形成的優勢,將可能是其他大灣區城市無法比擬的。”林江表示。

孫不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列舉了幾個具體的建議,譬如在廣州南沙設立廣深產業合作園區,廣深之間實施積分落戶互認,推動廣州的醫療機構在深圳開設分支機構,廣深攜手申辦國家級、世界級的重大會議、賽事等。

孫不熟表示,兩地可以探索多層次的合作,在某些方面,廣州、深圳單兵作戰勝算或許不大,但廣深形成合力,競爭力會增強。

而廣深聯動,不僅將促進兩座城市自身的進一步發展,也必然將帶動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無論是在交通、產業或其他方面。前述《中共廣州市委關於制定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促進與深圳都市圈聯動發展,深化與中山、肇慶江門、珠海、東莞、惠州等城市合作,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協同聯動。

宋丁表示,廣深與周邊城市形成共享、共榮式的聯動,整體提升,最終實現大灣區羣落式的發展,這是一個大的方向。12月18日,《南方日報》刊發了《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制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建議》提出,以深化廣深“雙城”聯動強化核心引擎功能。推動廣州、深圳立足全局謀劃城市功能佈局和現代產業發展,完善發展聯動機制,全面深化戰略協同、戰略合作,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灣區“雙子城”,放大輻射帶動和示範效應。

最近一兩個月,廣深雙城聯動是區域經濟中的一大熱門話題,此次的廣東“十四五”規劃《建議》關於雙城聯動較大篇幅的表述,更是將兩地的合作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12月21日,《中共廣州市委關於制定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文發佈,其中也提到,深化與深圳產業規劃和項目佈局對接,攜手補齊產業鏈,共建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樞紐,形成世界級產業集羣。

同樣作爲一線城市,廣州和深圳的距離僅約100公里,經濟體量相近,又各有所長。雙城強強聯合,將形成中國最耀眼的“雙子城”,這既有助於兩座城市自身獲得更大的發展,同時也將增強其在整個大灣區乃至廣東省的輻射帶動效應。

在中國,一省之內構成“雙子城”的,廣深無疑是最高規格的組合。從經濟規模來看,2019年,廣州加深圳的GDP總量突破了5萬億,佔整個廣東省的比重高達47%。

因爲地理位置、經濟實力的接近,廣深之間既有協作也存在着競爭。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的全面鋪開,兩地政府主導的交流與合作,明顯變得比以往更加頻繁。

去年9月5日,廣州和深圳在廣州南沙簽署了《廣州市、深圳市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標誌着廣深合作邁入新的階段。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間點,距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的正式頒佈,僅不足一個月。

今年10月22日,廣州深圳“雙城聯動”論壇在深舉行,這一論壇由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廣州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論壇當日,兩地相關部門簽署了科技創新、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智能裝備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基礎設施、營商環境、自貿區等七個領域的合作協議。

此次的《建議》明確提出,全面加強產業合作,協同佈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聯合實施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加快推進生態環保、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社會保障等領域深度合作,加強在超大型城市治理、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等方面有效聯動。攜手增強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功能,共同提高對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的支撐作用。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廣深雙城聯動的一個契機在於,深圳升級爲先行示範區,兩地合作,包括廣東省全力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廣州建設國際大都市,某種程度上是爲了實現廣深關係的再平衡。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則表示,廣深兩個城市本身存在着很大的互補空間,在打造城市羣、都市圈的背景下,這兩個龍頭城市自然也需要融合,從而更好地帶動其他城市加速融入都市圈產業帶。

有了頂層設計之後,廣深之間的聯動有何具體路徑,或者突破口?

在上述廣州深圳“雙城聯動”論壇上,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曾表示,全方位推動產業、科技、教育、醫療、金融、基礎設施等領域對接協作,構建更加緊密、更加高效的聯動發展機制;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則表示,廣州主動接受深圳改革輻射帶動,完善改革聯動機制,讓人員、貨物、資金、技術等要素便捷流動,共建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此次的《建議》提出,以改革創新推動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並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廣州建設國際大都市。此前,廣東省發改委曾提出,推動省直部門將賦予深圳的省級管理權限依法賦予廣州。

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這其實也是在政策框架下實施的聯動。

在宋丁看來,廣深聯動的起點和突破點,在於“拆牆”。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交通,廣州是華南地區的最大交通樞紐,門戶城市的價值非常凸顯,但深圳同樣作爲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的超大城市,與各地在高鐵、航空等聯繫上仍有諸多“堵點”。

二是產業。深圳近年來在新經濟方面表現強勁,廣州相對略遜一籌,比較缺乏具有龍頭帶動作用的領軍型創新企業,這種情形下,深圳可以發揮一定的新產業帶動作用。

“拆牆意味着,突破雙方各自的障礙,把深圳的產業優勢傳導至廣州,廣州的門戶優勢傳導至深圳。”宋丁表示。

林江則認爲,高質量發展既包括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也包括新興產業的形成,二者之間有內在的聯繫,深圳強於後者,而廣州作爲千年商都,供應鏈的完整性較強,傳統產業基礎牢固,有着巨大的升級潛力。

“廣深的合作,不應該只侷限於引進一兩個項目,而是實現產業鏈的互動,這種合作所形成的優勢,將可能是其他大灣區城市無法比擬的。”林江表示。

孫不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列舉了幾個具體的建議,譬如在廣州南沙設立廣深產業合作園區,廣深之間實施積分落戶互認,推動廣州的醫療機構在深圳開設分支機構,廣深攜手申辦國家級、世界級的重大會議、賽事等。

孫不熟表示,兩地可以探索多層次的合作,在某些方面,廣州、深圳單兵作戰的勝算或許不大,但廣深形成合力,競爭力會增強。

而廣深聯動,不僅將促進兩座城市自身的進一步發展,也必然將帶動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無論是在交通、產業或其他方面。前述《中共廣州市委關於制定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促進與深圳都市圈聯動發展,深化與中山、肇慶、江門、珠海、東莞、惠州等城市合作,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協同聯動。

宋丁表示,廣深與周邊城市形成共享、共榮式的聯動,整體提升,最終實現大灣區羣落式的發展,這是一個大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