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就職》以對話取代對抗 賴清德:從對等觀光遊、學生來臺就學重啓兩岸互動

總統賴清德520演說 兩岸互動從觀光就學開始。圖/截自總統府直播

總統賴清德今天520演說中,針對兩岸互動往來表示,他希望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尊重臺灣人民的選擇,拿出誠意,和臺灣民選合法的政府,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進行合作,可以先從重啓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臺就學開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

賴清德今天演說在第三部分「民主臺灣,世界和平舵手」提及,國際間已經有高度共識,認爲臺海的和平穩定,是全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爲了因應當前複雜的國際情勢,世界各國已經展開積極的合作,來維持區域的和平穩定。他說,就在上個月,美國也完成了「印太安全補充撥款法案」的立法,將提供印太區域額外安全援助,支持臺海的和平穩定。

他表示,我們感謝世界各國對臺灣的重視和支持,我們也要向世界宣告:民主自由,是臺灣不可退讓的堅持,和平是唯一的選項,繁榮是長治久安的目標!由於兩岸的未來,對世界的局勢有決定性的影響,承接民主化臺灣的我們,將是和平的舵手,新政府將秉持「四個堅持」,不卑不亢,維持現狀。

他也要呼籲中國,停止對臺灣文攻武嚇,一起和臺灣承擔全球的責任,致力於維持臺海及區域的和平穩定,確保全球免於戰爭的恐懼。他說,臺灣人民熱愛和平,與人爲善。我始終認爲,如果國家領導人以人民福祉爲最高考量,那麼,臺海和平、互利互惠、共存共榮,應該是彼此共同的目標。

因此,他希望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尊重臺灣人民的選擇,拿出誠意,和臺灣民選合法的政府,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進行合作,可以先從重啓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臺就學開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

賴清德強調,「我們有追求和平的理想,但不能有幻想。在中國尚未放棄武力犯臺之下,國人應該瞭解:即使全盤接受中國的主張,放棄主權,中國併吞臺灣的企圖並不會消失。」

面對來自中國的各種威脅滲透,賴清德說,我們必須展現守護國家的決心,提升全民保家衛國的意識,健全國安法制,並且積極落實「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強化國防力量,建構經濟安全,展現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以及推動價值外交,跟全球民主國家肩並肩,形成和平共同體,來發揮威懾力量,避免戰爭發生,靠實力達到和平的目標!

賴清德指出,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明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就滿八十年,臺灣和各國都一樣,走過戰後艱辛的復興道路,纔有今天的發展成果,沒有人願意讓戰爭摧毀這一切。如今,俄烏戰爭和以哈戰爭,持續衝擊全世界,中國的軍事行動以及灰色脅迫,也被視爲全球和平穩定最大的戰略挑戰。

他也說,臺灣位居「第一島鏈」的戰略位置,牽動着世界地緣政治的發展。早在1921年,蔣渭水先生就指出,臺灣是「世界和平第一關的守衛」,在2024年的今天,臺灣的角色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