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後 兩岸的陰霾

(圖/本報系資料照)

520即將來臨,但是臺北的政治氣氛就像天氣一樣,整天籠罩着一片陰霾,這是過去臺北5月份少有的天氣,讓人不禁會有一種不祥的預兆。

就以近日準總統賴清德的發言以及臺美的一些軍事動作來看,應該可以預判賴清德不可能在520的就職演說中對大陸釋出善意,所以520之後,兩岸能夠繼續維持冷和,不至於有新的摩擦出現,應該就是天佑臺灣了。

首先來看賴清德近兩天的談話內容,應該可以清楚他還是無法擺脫他的意識心理背景的操控,不自覺地對大陸產生「敵意」。

一是,514晚上賴清德在臺北福華大飯店宴請民進黨籍立委,他在席上談話說到,對新國會運作失靈高度憂心,關注在野政黨是否配合境外勢力推動親中法案、錢坑法案、肉桶法案。賴清德這句「在野政黨是否配合境外勢力推動親中法案」,基本上並未完全承認民進黨在立法院內是屬於少數黨,還是把在野的藍白兩黨視爲中國大陸存在臺灣的「境外勢力」,藍白存在是爲了配合大陸推動「親中法案」,破壞臺灣的民主。當藍白兩黨都被賴清德繼續界定爲「境外勢力」,是「中共的同路人」,這種不單純的心理認知與視野,賴清德執政恐怕只會像陳水扁後期同樣跟大陸戰到底,未來4年兩岸恐難有寧日。

二是,同樣是在514,賴清德應「民主聯盟基金會」邀請,錄影於「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發表演說。賴清德說,我們站在對抗威權擴張的最前線,民主不斷遭受外國錯假訊息、軍事威脅及經濟脅迫的壓力。儘管北京不斷施壓,臺灣人民拒絕接受威權主義,中國的脅迫只會強化我們堅持民主與自由的決心,「我們拒絕屈服於恐懼,選擇樂觀與希望」。

賴清德這些話以臺灣爲中心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就是意圖把中國大陸排擠在臺灣以外的世界,是跟臺灣沒有連結的化外之地,這種違背臺灣所制定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其中把大陸地區和臺灣地區畫分爲分治的兩個地區,是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向,也是民進黨以教育推動「天然獨」的思想基礎。

三是,大陸在馬習二會時,拋出一些善意的表示,希望賴清德能夠從善如流。其中包括,520談中華文化、中華文明、中華民族等,具體的交流事項則願意開放30個機場,福建居民到馬祖旅遊,以及平潭到臺北港的海路客運等。但是,民進黨內部反對的聲浪還是很大,特別是主張大陸拋出的善意都不能接受,一接受就是代表這種「類國共論壇」的模式成立,是承認這種架空政府的協商模式。

四是,據外媒報導,美國與臺灣4月曾在太平洋聯合演習。臺灣國防部承認,海上不確定性因素很多,爲避免遭遇時形成干擾,美臺依「海上不預期相遇行動準則」實施例行演練。路透社還報導,臺美海軍4月在太平洋悄悄舉行的這場「未公開」的聯合演習,雙方約6艘海軍艦艇,包括護衛艦、補給艦、支援艦參與。而這次演練無涉動態操演,也非聯合作戰操演,而是通信等基本演練,而且已不是第一次,只是以往秘而不宣。

雖然是「不期而遇」的演練,但在520前的敏感時刻,美臺兩軍在臺灣東岸的太平洋舉行「不期而遇」的聯合軍演,這是因應美軍認爲大陸可能在520前後襲臺的反制作法。而賴清德日前對日本談話時也特別強調「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說法,也曾引起一些疑慮。

所以,這時美臺舉行聯合軍演應是不智的作法。(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