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億元花落星展 登臺灣外銀龍頭

星展銀行(臺灣)28日宣佈併購花旗集團在臺消費金融業務,進一步深化在臺營運規模,價格金額約443億臺幣,而花旗3,500位消金業務相關的員工將全數留任,圖爲民衆經過星展銀行廣告看板。(趙雙傑攝)

搶在農曆年前最後一個交易日,花旗集團出售在臺消金一案塵埃落定,由星展銀行以新臺幣約443億元(星幣22億元)抱得美人歸。拿下花旗消金的星展銀行(臺灣),存放款、信用卡、財管業務等業務均居外銀之冠,如願成爲國內外銀龍頭,全案預計2023年中完成。

林鑫川:助星展掌握臺灣契機

星展臺灣總經理林鑫川表示,疫情爆發前兩年,花旗在臺消金每年平均淨利達星幣2.5億元、股東權益報酬率超過20%,花旗消金獲利佳且極具吸引力,加上臺灣有錢人很多,在財管及科技產業等領域均具發展潛力。

林鑫川認爲,這樁交易價格合理、雙方文化上共識都屬外商銀行,且星展高層主管和員工有不少來自花旗,瞭解花旗文化,併購後除擴大星展營運規模,協助星展集團掌握來自臺灣的契機,也讓星展在臺成長加速10年。

大補丸超搶手 大型金控競逐

星展1983年進入臺灣市場,於2012年成立子行,先前有兩次併購經驗,分別於2008年及2017年,成功收購寶華銀行的良好資產,以及完成原澳盛銀行消金業務,與花旗、渣打及匯豐三家更早來臺的外銀並列四強。

根據星展規畫,將於2023年中完成整並,在雙方合併前,花旗所提供的各項業務,都不會有任何改變,分行招牌、甚至是信用卡,都要等到合併後纔會更換,並全數留用花旗在臺灣3500名消金員工,待遇3年不變。

花旗集團在去年4月,宣佈出售包括臺灣在內共13個國家或地區消金業務,由於花旗在臺消金規模龐大,誰吃都是「大補丸」,引爆土洋金融機構競逐,包括中信、臺新、國泰及富邦等大型金控都報名參賽,競爭激烈。

事實上,隨着各地買賣陸續敲定,花旗在臺消金出售進度也備受各界關注,原本要返回新加坡過年的林鑫川,也因「好事近了」,留在臺灣親自舉行記者會,花旗臺灣董事長莫兆鴻則被美國總部通知取消出國行程。

金融圈認爲雖不便宜 但值得

先前一度傳出,花旗消金要價20億美元、約新臺幣近600億元,不過最後星展是以花旗臺灣消金業務淨資產轉讓的現金對價,外加新臺幣198億元溢價得手,合計約443億元。金融圈認爲雖不便宜,但對星展來說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