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兩個期限LPR維持不變 新發放貸款利率有望下行

在上個月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迎有史以來最大降幅後,本月兩個期限的LPR均維持不變,符合市場普遍預期。3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1年期LPR爲3.45%,5年期以上LPR爲3.95%,均與上個月持平。

多重因素“維穩”LPR——作爲LPR定價基礎的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沒有發生改變;前期降準、5年期以上LPR大幅下調等效果正在顯現;銀行淨息差承壓,LPR短期內下調空間受限。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MLF利率作爲LPR報價的錨定利率,其變動會對LPR產生直接有效影響。在穩匯率外部壓力和經濟企穩向好等因素考量下,3月MLF實現“平價縮量”續作,使得本月LPR報價調降的概率大幅降低。

多位分析人士認爲,當前LPR進一步下行的迫切性減弱。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當前的政策重點是進一步提升貨幣政策傳導效率,在全面降準及5年期以上LPR下調後,推動銀行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量增、價減”。儘管3月兩個期限的LPR維持不變,但當月新發放居民房貸利率和企業中長期貸款利率都將有一定幅度下調。

商業銀行淨息差進一步承壓也是LPR“按兵不動”的重要原因。2023年四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降至1.69%,再創歷史新低。溫彬表示,上個月5年期以上LPR大幅下調及後續的重定價效應,容易形成超低利率貸款,進一步加大銀行息差收窄壓力,LPR短期內沒有再度下調的空間。而伴隨貸款利率繼續下行,淨息差下行趨勢可能延續,低利率、低息差將成爲常態。在此背景下,銀行進一步調降LPR的空間也在大幅縮窄。

展望下一階段的貨幣政策,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爲,中國人民銀行或將降低MLF利率等政策利率,以引導銀行降低存款利率,繼續推動LPR有序下行,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政策利率、市場利率、存貸款利率都還有下降的空間和可能。降準也仍然是貨幣政策未來的可能選項。中國人民銀行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量價並舉、長短結合,在總量上保障流動性更加充裕,在價格上適度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在結構上加強“精準滴灌”,進一步穩定經營主體信心和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