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紙箱搬上舞臺、讓觀衆走迷宮 衛武營「沉浸式」音樂表演4月登場

衛武營當代音樂平臺節目之一《立體鏡》,動用3萬個紙箱搬上舞臺。(圖/衛武營提供,以下同)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高雄衛武營去年開幕後就因建築外觀吸引大衆目光,然而作爲國家級藝術表演中心,不甘只是淪爲民衆眼中的「網美景點」,也肩負重要的文化傳承使命。除了戶外劇院人們更靠近藝術,室內的演出也期望帶來獨特、難忘的體驗,今年衛武營更推動「當代音樂平臺」,培訓青年音樂家並與國外傑出單位交流,讓我們本土潛力音樂家能嶄露頭角!

▲高雄衛武營去年開幕後就因建築特色吸引大衆目光。

▲衛武營的「樹洞電影院」相當有意思。

讓音樂作主角 培養臺灣潛力青年音樂家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今年首度加入臺灣國際藝術節(TIFA)行列,推出「當代音樂平臺」爲代表吸睛登場藝術總監簡文彬表示,現在有很多跨界表演藝術,但音樂常常流於配角,衛武營推動當代音樂平臺,是希望能找回音樂的主體性,讓音樂當「主角」,給音樂一個機會

他也補充,所謂的「當代音樂」並不限於西方傳統音樂,我們身在這個時代,音樂家有許多素材可以運用,無分傳統與西方。只是當代音樂位於連結過去與未來的位置,在臺灣發展卻出現斷層,因此期望透過衛武營平臺,加上與民衆、人才與國際連結,彙整各方力量,引領檯灣音樂前進,也協助本土潛力音樂人才在國際中嶄露頭角。

▲《立體鏡》邀請觀衆一起走進紙箱「迷宮」中。

《立體鏡》動用3萬個紙箱搭成迷宮 讓觀衆走入探索內在迷宮

本屆當代音樂平臺也將在4月推出三檔表演,包括4/20、4/21由德國柏林新音樂室內樂團演出的《立體鏡》、同樣在4/20、4/21演出的《南音味自慢-現代古韻》由電聲音樂家李勁鬆與南音藝術家蔡雅藝合作創作;而4/27的《崢嶸之樂》被CNN譽爲「香港最前衛音樂團體之一」。

其中《立體鏡》的舞臺設計相當特別,動用了3萬個紙箱,將舞臺佈置成現代城市的模樣。當代音樂平臺策展林芳宜提到,這個節目在世界的首場場地是一個圓形馬戲團,如今搬到衛武營,也期望帶給觀衆耳目一新的難忘體驗,觀衆可以走進舞臺,在紙箱間穿梭,過程中能聽見音樂,卻看不見演奏者身在何方。

林芳宜補充,《立體鏡》是要傳達現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疏離,充滿隔閡,讓我們看不見他人。同時這些紙箱也反映出人們面臨的外在環境紛擾,「內在」也像一座迷宮,當你聽見來自外在的各種雜音,若有自覺,就會去尋找出口;若無自覺,你將會陷入於迷宮內。

類似如今很受歡迎的「沉浸式」、「參與式」體驗,她期望將更多創意的元素融入表演,讓觀衆能獲得獨特、難忘的經驗,同時也能透過表演來讓觀衆去思考,領略到節目文本的意義。《立體鏡》不僅在舞臺設計上有技術挑戰,爲了帶給觀衆好的體驗品質,只會舉辦6場,每場僅限100人,由舞者帶領穿梭「迷宮」。

▲衛武營有良好的硬體團隊結構,期望能協助更多臺灣音樂家嶄露頭角!

讓臺灣青年音樂家站上世界舞臺

除了推出節目表演讓民衆接觸當代音樂,也推出「演奏培訓工作坊」,日前已完成公開甄選,共選出11名潛力十足的青年音樂家,每年進行4次集訓計劃培育出臺灣當代音樂生力軍。這計劃也與韓國全州國際音樂節匈牙利於特福許當代音樂基金會簽署合作,讓本土青年音樂家有機會與國外交流,在國際上發光發熱。

林芳宜說,臺灣許多音樂家非常優秀,卻無法和國外音樂家同樣站上世界舞臺,是缺乏多方匯聚的平臺支持,而衛武營是非常適合的場地,從硬體到營運團隊結構,讓音樂家有機會可多方嘗試,打開觸及其他領域的管道和可能性。希望透過這個平臺,連結傳統、當代和各種表演藝術,爲未來臺灣音樂培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