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獨家|美團持續調整組織架構,外賣走向更精細化運營

作者|董潔

編輯|喬芊 楊軒

美團的組織架構調整還在繼續,這次輪到了外賣事業部。

36氪獨家獲悉,昨日,美團發佈內部信宣佈對外賣事業部做出調整,具體內容如下:

撤銷直營業務部,是此次架構調整最核心的部分。

此前這一部門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全國直營城市及商家的經營管理,它的優勢在於決策高效,總部下達的命令,各直營城市可立即執行。但缺點在於,每個直營城市很難根據自己城市的特點,更加自主的決策,從而影響城市業務的開展。

這次美團選擇撤銷直營業務部,轉而成立城市經營業務部,想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此前雖然直營業務部下也存在類似於城市經營的業務小組,但相對分散,這一次則將其直接整合爲事業部。

一位接近美團的人士告訴36氪,這一改變背後的邏輯是強調城市的精細化運營,未來做到“一城一策”,充分給予直營城市決策的靈活性和自主性。

精細化運營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提高運營的顆粒度,直營城市對所在城市商家的服務要優化;二是提高經營的效率,如何在相同的成本(或更低的成本)下,做出比以往更大的規模、更好的利潤。

去年Q4,美團外賣的日均訂單量達到了5700萬單,全年日均單量則突破了5500萬單,儘管完成了年初定下的目標,但這距離王興期待的到2025年日均1億單的目標,還有不小的距離。

美團餐飲外賣各季度日均單量數據(單位:萬單,不含閃購訂單)

這次調整的另一重點,是成立連鎖業務部,負責全國連鎖商家及城市連鎖商家的經營管理,背後的邏輯是將商戶分層,對全國連鎖商戶進行單獨施策。在外賣訂單增速逐漸放緩之時,美團清楚的知道只有抓好連鎖商家,纔有可能打開外賣業務的想象力。

此前,一位美團外賣人士就曾向36氪透露,美團提升外賣單量的措施主要是兩個,一是挖掘增量,尤其是下沉市場的開拓。按照年下單次數,美團內部將外賣用戶分爲5檔:30以下、30至50、50至80、80至120和120以上。“過去兩年,下單次數在30以下的用戶,下單頻次並沒有明顯增長”,一位美團中層告訴36氪。從地域分佈看,這部分用戶主要集中在下沉市場。

再是提升存量市場的訂單規模。美團內部的觀察是,年下單次數在50-80和80-120的用戶,過去2年增長最爲迅速,他們大多位於一二線城市,如何繼續提升他們的下單頻率,加強頭部連鎖的供給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比於中小商家,頭部商家帶來的訂單規模不可同日而語,而一個頭部品牌的上百家門店,遠比100個小商家入駐的經營成本要低。

巧合的是,這次外賣事業部的調整,與前不久抖音本地生活的調整如出一轍。後者拋棄了此前按照類目劃分部門的邏輯,轉而按地域重組爲北、中、南三個大區,以及服務全國連鎖大商戶的 NKA 部門。但它們共同的指向,其實都是更精細化的運營。

這次調整完成後,外賣事業部的組織架構也變得更加扁平。調整之前,外賣事業部的架構大致如下——“外賣事業部—直營業務部—相關業務組”,如今直營業務部被撤銷,相關的離一線更近的業務組直接成爲一級部門,這有利於管理團隊捕捉用戶和商戶的需求變化,快速做出業務判斷。

“這可能與王莆中統管到店和到家有關”,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自今年初到任後,美團高級副總裁王莆中一直在做到店和到家整合,企圖精簡組織架構,以更加的效率的應對外部競爭。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王莆中現在傳遞給內部的信號就是“資源整合,合理投入”。在外賣做出調整後,到店的相關調整或許也會很快來到。

外賣干將被紛紛重用

外賣業務走向精細化運營之際,此前外賣事業部的幾大得力干將也被紛紛提拔和輪崗。

在此次調整中,王冠傑被任命爲神搶手負責人,毛慧寧則擔任外賣用戶增長及運營部負責人,二者實線均向美團平臺用戶增長與運營部負責人周默彙報,虛線則向薛冰彙報。

周默此前負責的正是外賣用增和神搶手項目,他在前不久的調整中,被提拔爲美團平臺用戶增長與運營部負責人,向美團高級副總裁李樹斌彙報。內部人評價他“能力強、接地氣,很有戰略眼光”,是最受王莆中器重的外賣中層之一,其餘三位則是魏巍、薛冰以及王詩雨。

作爲前外賣履約平臺負責人的魏巍,前不久被派遣至到店餐飲事業部擔任負責人,直面與抖音的競爭。他此前先後擔任到店事業羣商戶運營部、外賣渠道配送部、專送業務部負責人,負責搭建了美團遍佈全國的超600萬的騎手配送網絡。

對於他的調動,一位內部人評價稱,“在統管到店和到家後,王莆中需要一個信得過的大將,幫助他快速梳理到店業務”,而此前擁有到店經驗的魏巍是最合適的那個人。

此次調整中被撤銷的直營業務部,此前的負責人正是薛冰。他在前不久被提拔爲整個外賣事業部的負責人。薛冰在2010年以應屆生身份加入美團, 2014年起開始參與美團外賣早期開拓,在外賣事業部、配送事業部負責過多個關鍵崗位任職,2020年3月開始負責外賣直營業務。

作爲外賣事業部經營規劃部負責人的王詩雨,此次被調任負責境外業務,接替她的是孫沐傑。作爲90後,王詩雨完美遵循了美團最常見的晉升路徑——戰投、商分負責人到業務負責人。

她現在所負責的境外業務,承擔着美團未來的想象力。目前,美團的出海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香港是其唯一進駐的市場。不過有知情人士透露,在王詩雨到任後,此前一直傳聞的“美團外賣將進駐中東”的事宜預計會很快落地。

上述被調整的高管此前都有過多次的輪崗經歷,且多爲85後,這很符合美團強調的人才“Z字型”以及年輕化的發展路徑。

2019年9月,在美團十週年前夕的管理溝通會上,王興曾表示,未來十年,美團要讓新一批管理者成長起來,這也是美團未來競爭力的重要來源。

在去年的股東大會上,王興再次提到了對於人才培養的新見解。他用“TOP”來概括當下美團對於管理人才的要求,即T(Technology技術),最優秀的人才一定要具備一定的技術能力;O(Opportunity機會),允許大家犯錯,給大家機會;P(Patience耐心),要給予管理者耐心。

在多位核心高管的悉數離職,以及外部競爭惡化後,美團從去年開始明顯加速了對於人才提拔的決心,對於這家已經快15歲的本地生活巨頭來說,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