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噸太魯閣號撞工程車如踢開石頭 運安會揭重大傷亡真相
臺鐵太魯閣號事故中的車頭第8車廂,6日深夜拖出清水隧道後暫放至和仁車站,因先撞擊隧道口後再擦撞隧道壁,造成車體扭曲變形,整個車頭被削掉一大半。(圖/中央社提供)
臺鐵太魯閣號事故中的車頭第8車廂,6日深夜拖出清水隧道後暫放至和仁車站,車廂車體變形、車頭左側被削去大半,受損嚴重。(圖/中央社提供)
臺鐵408列次太魯閣號於2日撞上墜軌的工程車,造成50人死亡、211人輕重傷。據悉,太魯閣號撞擊工程車後造成出軌,列車一路擦撞隧道壁,衝了320公尺才停下,車頭遭削去大半,車廂也嚴重變形。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指出,隧道是造成嚴重傷亡的原因之一。
運安會主委楊宏智6日記者會指出,透過解讀事發紀錄器可知,太魯閣號撞上工程車後,車體瞬間偏左,直直撞上隧道壁後,在隧道內左撞右撞,衝了320公尺才停下;運安會調查,列車太魯閣號車體加上滿載乘客,重量初估約358噸,掉入鐵軌正線的工程車約7.5噸,後者僅佔前者重量2%,重量差異懸殊,理應能直接撞開工程車。
臺鐵408列次太魯閣號2日出軌,圖爲救難人員協力自狹小的隧道中拖出殘破的車體。(中時資料照/鄭任南攝)
408列次太魯閣號2日出軌時,受工程車撞擊的車頭被拍下半邊遭削去,畫面怵目。(圖/民衆提供)
楊宏智舉例,若以太魯閣號與工程車的相同重量比例換算,假設一位體重60公斤的民衆行走在路上,不慎踢到一個1.2公斤的障礙物,結果可能僅是一腳踢開繼續前行。楊宏智說,「從這邊可以開始去理解,那個隧道對這次的嚴重事故發生了一些重大的影響。」
在各大論壇也出現不少隧道對於事故影響的討論,有網友3日在PTT發文「出軌還進了隧道,是不是算幸運」,內文寫到,若車頭沒進隧道,只撞在隧道口的水泥,不曉得事故能否會嚴重。文章曝光後,網友意見不一,部分人認爲,若無隧道緩衝,全列車出軌衝至太平洋死傷未必較輕,也有人認爲事故沒發生都難說,一切難以預料。
事實上,408列次太魯閣號自和仁隧道駛出後,先經過一個彎道後才直線駛入清水隧道,而彎道遮蔽視線導致反應時間縮短,運安會指出,目前獲取的初步資料指出,司機員已盡最大努力煞車處置,系統也顯示緊急緊軔紀錄。確切煞車的時序與詳細資料,仍待行車紀錄器原廠提供更精密的數據以供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