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億元!“中東土豪”或購買華夏基金10%股份

6月5日,據中國證券報援引相關知情人士稱,卡塔爾主權財富基金已同意購買華夏基金10%的股份。卡塔爾投資局欲從華夏基金的第三大股東天津海鵬科技諮詢有限公司(簡稱天津海鵬)手中購買股份。

天眼查數據顯示,當前華夏基金實控人、第一大股東系持有62.2%股權的中信證券;外資機構Mackenzie Financial Corporation(邁凱希金融公司)爲第二大股東,持有華夏基金27.8%的股權;天津海鵬爲第三大股東,持有華夏基金10%的股權。

根據中信證券此前的公告,同意第三大股東天津海鵬(春華資本爲天津海鵬實控方)擬以不低於4.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5億元)的價格轉讓華夏基金10%股權,若此番交易能夠落錘,卡塔爾投資局將成爲華夏基金第三大股東。

中信證券表示,公司擬放棄標的股權的優先購買權,不影響公司對華夏基金的持股比例及對華夏基金的實際控制,不會對公司的經營產生實質性影響。

此前,根據中信證券披露的數據,截至去年末華夏基金總資產爲187.94億元,總負債人民幣56.42億元;2023年實現營收73.27億元,淨利潤20.13億元,綜合收益總額人民幣20.28億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華夏基金母公司管理資產規模爲人民幣18235.64億元。

從歷史來看,華夏基金股權歷史上曾發生多次變動。2007年12月,中信證券成爲華夏基金的唯一股東,持股比例爲100%。此後股權結構又多次調整。隨着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按下“快進鍵”,華夏基金也迅速成長爲萬億巨頭,其間公司股權增值顯著。2001年華夏基金註冊資本爲1.38億元,而目前估值已達數百億元。

中國與中東資本“互動”節奏加快

行業數據提供商Global SWF的數據顯示,自去年6月以來,中東主權財富基金已在中國投資了70億美元,是前一年投資額的五倍。

據瞭解,主權財富基金可以視爲政府擁有的、爲實現宏觀經濟目標和資產保值升值而設立的投資基金,是“國家級”機構投資者。早在1953年,科威特政府便設立了世界上第一隻主權財富基金,管理石油出口盈餘資金。隨後,其餘中東國家也紛紛建立主權財富基金,試圖通過多元化投資收益擺脫對單一資源收入的依賴。

根據最新數據,全球前十國家主權財富基金中,中東佔據4個席位,管理的總資產規模約佔三分之一,接近3.4萬億美元。

其中,中東目前排名第一的主權基金爲阿布扎比投資局(ADIA),管理規模爲9930億美元,隨後是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管理總資產9250億美元。科威特投資局(KIA)、卡塔爾投資局(QIA)分別管理着9234億美元、5260億美元規模的主權基金。

中東資本近年來與中國資本市場的交流日趨頻繁。在二級市場,中東主權財富基金在華投資保持較高活躍度。從A股上市公司一季報數據來看,阿布扎比投資局、科威特政府投資局分別現身27只、30只A股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持倉市值分別達112.89億元、45.17億元,投資領域包含新能源、醫藥、科技、消費、金融等。

港股方面,去年蔚來獲得阿布扎比投資局超30億美元投資、藥明合聯在上市前取得卡塔爾投資局的基石投資、金蝶國際則獲得卡塔爾投資局約2億美元的戰略投資入股。今年以來,極兔速遞、聯想集團均獲得中東資本的投資。

2023年6月,時任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升(Nicolas Aguzin)曾在中阿企業家大會上透露,中東地區主權基金規模已達到4萬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會增至10萬億美元。而目前,這些主權基金中只有1%—2%的資金投資於亞洲,主要是中國市場。

監管機構合作持續升溫

不僅如此,雙方監管機構的合作也呈現出明顯的加速態勢。

5月20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京會見了沙特財政大臣傑德安(Mohammed Al-Jadaan)。雙方就加強中沙資本市場合作、共同推動經濟綠色轉型等議題進行了交流。

6月3日,據中國香港證監會網站消息,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樑鳳儀及投資產品部執行董事蔡鳳儀2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與資本市場管理局主席和沙特證交所集團(沙特交易所的母公司)高層人員會面,隨後便結束中東之行。其間,各方討論瞭如何加強香港特別行政區與沙特阿拉伯之間的金融服務合作。他們亦探討潛在的監管備忘錄,並就一系列共同關注的事項交流意見,包括兩地資本市場交易所買賣基金互掛上市的便利措施。

5月9日,香港交易所與沙特證交所集團(STG)還合辦了“香港-沙特資本市場論壇”。香港交易所CEO陳翊庭表示,自去年年初以來,香港與沙特在深化兩地互聯互通渠道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港交所與沙特交易所簽署了備忘錄,將沙特交易所列爲港交所認可的證券交易所之一。港交所在2023年年底更是引入了亞太區首隻追蹤沙特阿拉伯股票的ETF。

本文綜合券商中國、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