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族羣易缺維生素D 醫曝後果:小心骨松風險增

維生素D在人體扮演重大角色,但其不足的現象十分普遍。(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維生素D在人體扮演重大角色,但其不足的現象卻十分普遍。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成年人和年紀較大的孩子更容易缺乏維生素D,主要與多待在室內活動、接受陽光照射機會減少有關。他並提到,若缺乏維生素D可能會感到疲勞、情緒低落,甚至影響免疫力;且它對骨骼健康至關重要,在許多老年骨鬆患者身上,往往都可發現其有缺少的情況。

黃軒在個人粉專發文表示,根據最新研究顯示,隨着年齡增長,兒童的維生素D補充率呈現下降趨勢。具體來說,0~3歲嬰幼兒的維生素D補充率高達65.0%,而在3~7歲的兒童中,此比例顯著降低至23.5%。

黃軒接着說,成年人缺乏維生素D的風險,也隨着年齡增長而升高。目前初估全球約有30~60%的成年人,存有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問題,尤其在老年骨鬆患者身上更爲常見,顯然已成爲一個普遍的公共衛生問題。

至於爲何上述2大族羣更容易缺乏維生素D?黃軒說明,維生素D又被稱爲「陽光維生素」,因人體可在陽光照射下自行合成。但成年人和年紀較大的孩子,通常在室內活動較多、接受陽光照射的機會減少,導致皮膚合成維生素D的效率下降,從而發生缺乏的現象。

黃軒說,維生素D具有維護骨骼健康的作用,能幫助身體吸收鈣質,維持肌肉功能。而缺乏維生素D者,可能會感到疲勞、情緒低落,甚至影響免疫力。所以,確保攝取足夠維生素D,對健康來說至關重要。

除了曬太陽外,也可透過飲食來補充維生素D,黃軒提到,像是魚油、牛奶、蛋黃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其中,一杯牛奶可提供約8克的蛋白質和豐富的維生素D,對於不常曬太陽者而言,是很好的補充方法。若屬於吃素或乳糖不耐症族羣,也可以豆漿等植物奶作爲替代品,但應挑選經過強化「添加維生素D」的產品較佳。

另外,黃軒建議,最好定期檢查體內維生素D濃度,特別是居住在日照較少的地區或很少出門運動,經常待在室內,又習慣一直滑手機,此情況持續下去,年紀大了、彎腰駝背身軀出現,恐成爲骨鬆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