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億隻是零錢」睽違17年重啓併購!爲何被大讚撿便宜

(圖/今週刊提供)

不僅17年來不曾對外併購,過去7年間更專注處分多項虧損單位與非核心事業的光寶科技,爲什麼決定重啓併購、買下日本業者柯索近兩成股權?

2007年之後就不曾啓動對外併購的光寶科技,總經理邱森彬在4月30日宣佈,將以25.3億元,取得日本電源供應器業者柯索(Cosel)19.99%股權,交易完成後,光寶將取得柯索一席董事提名權、一席獨立董事建議權。

距離上一次併購已長達17年、過去7年間更將非核心事業全部處分的光寶,爲什麼在此時此刻決定重啓併購?

20年間買下多家大廠

積極整合內部母子公司

時間回到1990年至2010年之間,很難想像,這20年間,光寶在國內外的併購活動非常活躍。先是1990年,以電腦周邊與橡膠事業爲主的子公司旭麗,吃下美國第三大鍵盤業者Maxi Switch;隔年,光寶也啓動了第一件跨國併購案,買下英國電源供應器業者NPE。隨後,光寶陸續併購了電腦機殼業者松喬實業,以及主要生產網通、PC、無線通訊產品的致福科技等,爲了在快速成長的功能型手機代工供應鏈,獲得一席之地,更在2007年斥資125億元,買下諾基亞的手機機構件主力供應商貝爾羅斯(Perlos)百分之百股權。

不僅對外併購積極,光寶也積極推動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內部整合。如2002年啓動四合一,將光寶與三大重要子公司旭麗、源興、致福,整合爲新光寶;光寶也在2014年,將包括光寶移動在內的7家子公司,併入光寶、主打「One Lite-On」,並將產品線重新整理成八大事業羣。

不過,隨着時代變遷,多年來因爲不斷併購、內部整合而來的產品線,很多不是賺得少、就是陷入虧損,明顯影響光寶的本業獲利能力。也因此,光寶從2018年起開啓「瘦身」之路,將賠錢、成長性衰退,或非核心的事業陸續出售,包括智慧型手機用鏡頭模組業務、光寶移動(原Perlos)、SSD(固態硬碟)業務等;直到2022年中,將多功能事務機部門出售給中國立訊集團後,光寶終於「瘦」到理想中的「體型」,獲利能力也隨之成長,去年EPS(每股稅後純益)已經來到6.36元,創下歷史新高。

然而,光寶的營收規模,也隨着不斷瘦身而縮水。光寶合併營收曾在2014年來到2306億元的高峰,到了2023年,合併營收只有1483億元。換句話說,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光寶的營收規模下滑近千億元。

營收,代表一家公司拓展業務的能力,營收下滑的狀況,光寶的經營團隊不是沒有看在眼裡。事實上,光寶在2020年啓動世代交替後,新的經營團隊——董事長宋明峰、總經理邱森彬上任,即有意重新啓動併購。邱森彬曾多次公開表示,希望透過併購來補強公司在技術或市場端不足的能力,也希望透過併購與有機成長雙向進行,帶動營收重新回到成長軌道。

(圖/今週刊提供)

文章來源: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