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女人“多線”、50歲女人“出走”,不完美女性顛覆熒幕故事?

作者| 吳玖玖

編輯| Mia

最近,出走、離婚、分手甚至腳踏兩船的女性角色敘事,扎堆大小熒幕。

抖音話題#看完電影出走的決心破防了#討論量已超過2.3億。該片基於鄭州50歲自駕遊阿姨蘇敏的真實故事,豆瓣評分高達8.6分,被認爲較爲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女性的困境。其中,豆瓣最熱的一條影評建議,這部電影應在民政局大廳播放,以促進公衆對女性困境的關注。

在電影《祝你幸福!》中,由宋佳飾演的女醫生白慧與丈夫一起前往民政局申請離婚。然而,根據現行法律規定,他們被要求等待離婚冷靜期結束後才能正式完成離婚手續。這期限像一個無聲的倒計時牌,隨後關於失獨家庭的故事隨之展開。與此同時,熱播劇《半熟男女》在片尾向所有純愛戰士致歉,劇中的女性角色經歷分手、重視事業輕視戀愛甚至腳踏兩船,這些情節打破了傳統的女性行爲敘事模式。

難道,破碎的愛情成爲了這屆女性主義題材作品的標配?

細究起來,這屆女性角色獨一份的“破碎感”,源於角色塑造的不完美性、多樣性和複雜性。這些女性角色在能力、心理乃至道德層面都存在瑕疵,她們面對的挑戰是複雜、微妙甚至隱蔽的,真實又豐富,一如平凡生活中的每一個你我。

那麼,這些不完美的女性角色,又將如何顛覆如今的影視敘事?

25歲女人“多線並行”,50歲女人“棄家出走”

近期,大銀幕和小熒屏上的女性角色,都呈現出不同於以往的豐富多樣性。

《半熟男女》裡,由田曦薇飾演的何知南沉醉於甜蜜的親密關係中,甚至不惜腳踏兩隻船。晚上,她與相戀七年的異地男友高鵬通過視頻電話回憶起他們在西藏初見時的甜蜜時光,並享受着他爲自己購買的奢侈品項鍊。而在白天,她與新的心動對象瞿一芃發展感情,對方在初次見面時就主動請她吃飯,提供了高鵬因距離而無法給予的即時陪伴。

另一邊,在《出走的決心》裡,由詠梅飾演的李紅選擇駕駛自己辛苦攢錢買下的車,逃離了有毒的親密關係。多年來,李紅在婚姻中遭受忽視、貶低與冷漠,並犧牲了自己的夢想和抱負,背上沉重的家庭責任。此外,她深陷於多重家庭角色的束縛,除了是妻子、母親,還成爲了姥姥,需要照顧孫輩,並被診斷出中度抑鬱症。最終,經過重重努力,李紅駛上了出走的路,穿着漂亮的紅色長裙,輕聲哼唱着愛爾蘭民謠《夏日的最後一朵玫瑰》,實踐着自己的決心。

上述女性角色,作爲各自影片的核心,均展現着鮮明的反傳統敘事特徵。在常規劇情中,女性角色往往被框定在特定的年齡和行爲模式中。例如,25歲的女主角常被描繪爲純情而專一,而年過半百的女性則被期望無怨無悔地照顧家庭。如今的作品,正如《半熟男女》用字幕標明“純愛戰士勿看”,提供了一種理解和感受女性的新視角。

在近期的影視作品中,衆多女性羣像都體現出這一新的敘事趨勢。韓蘇將事業置於愛情之上,孫涵涵則依賴男性以求捷徑。孫曉雪在鼓勵母親李紅追求自由的同時,又在成爲母親後將育兒責任轉嫁給李紅。而醫生白慧儘管外表嚴謹理性,卻隱藏着對失去女兒的深切悲痛。這些角色突破了性別刻板印象和道德框架,展現了女性的多面性和內在複雜性。

我們會發現,創作者是以極大的寬容和理解在塑造這類女性形象的,並非簡單地將這些角色劃分爲善惡對立面,而是深入探討了人性中的灰色地帶以及個體所面臨的掙扎與努力。以《半熟男女》中的孫涵涵爲例,她通過高端健身房尋找伴侶,爲了事業的發展與已婚的周斌發生了情感糾葛,展現了女性慾望的複雜性。這種創作方式促使觀衆在審視角色行爲時,不再簡單地用“好”或“壞”來評判,而是更加關注角色背後的動機和情感,也讓當前社會如女性職場困境、婚姻觀念的變化、個人價值的實現等諸多議題進入大衆討論視野,爲觀衆提供了一個反思現實、理解人性的社會文化鏡像。

在近期的影視女性熱潮裡,我們也能看到,老年女性不再淪爲影視中的背景板,而是被賦予了主體性和深度。《出走的決心》《祝你幸福!》等作品,都細緻入微地展現了老年女性在傳統家庭結構中的掙扎和自我價值的渙散,以及所承受的隱性傷害。例如,孫大勇對家務的性別偏見和對李紅的忽視,以及他對“明事理”的扭曲理解,都被深刻地描繪出來。影片還揭示了老年女性在照顧孫輩時所面臨的身心壓力,老年女性除了是“媽媽”、“奶奶”之外,終於也成爲了她們自己。

這些影視作品不僅捕捉了女性在關鍵時刻的決策,更細膩地描繪了她們的處境,而後者在現實生活中往往被忽視,因此顯得尤爲珍貴並能夠引發共鳴。

《祝你幸福!》中,由吳越飾演的母親表面上是“憤怒的獅子”,實際上卻面臨着巨大的掙扎和脆弱。特別是當她躺在病牀上,一邊咬牙忍受着摘掉節育環的劇痛,一邊打電話處理植物人女兒胚胎歸屬權的問題時,觀衆能夠深切感受到她的無助與堅強。《半熟男女》裡,何知南答應了張歌手的約會邀約,結果被對方默認爲性同意,這是女性在親密關係中自主權缺失的生動寫照,彰顯了女性在兩性交往中的被動處境。

在現實主義的畫布上,女性的處境往往置於社會宏觀與家庭微觀的雙重壓力之下。那麼,在具體細微的關係網絡中,當今的女性敘事是如何展開的呢?

告別傳統敘事,女性話題迎來革命

分手、離婚、失獨、出走——近期熱播的影視作品中,衆多女性角色經歷了種種困境,“這麼多的人,竟然湊不出一個閤家歡結局”。

這種情節設置在國內劇集中顯得頗爲非典型,然而其所描繪的場景放在現實生活中卻又格外典型。

《出走的決心》中,李紅的經歷正是時下人們常詬病的“扶弟魔”和“喪偶式婚姻”的典型寫照。18歲時,李紅渴望通過考大學改變命運但被父親勸阻,要求她“爲弟弟考慮”,最終不得不輟學做工補貼家用。25歲那年李紅走入婚姻,丈夫孫大勇不僅對她漠不關心,還堅持認爲家務活是女性的責任,他只發號施令,從不過問具體,並提出更多不合理的要求,比如堅決反對使用尿不溼來照顧孩子。

然而,這樣的丈夫在李紅父母眼中卻已經很好,父親對她說:“孫大勇不酗酒、不賭博、沒有出軌,你還有哪裡不知足?“這深刻反映了傳統婚姻觀念中對於男性角色的單一化、理想化期待,忽視了婚姻關係中女性的情感需求與自我價值實現,實則是對女性主體性的忽視,以及對婚姻質量多元標準的缺失。

近期的熱門劇集,都敏銳地捕捉到了社會、職場、家庭環境對女性情感和價值的忽視。《祝你幸福!》呈現了中國式家庭的催生場景,秦志遠夫妻在餐桌上對兒媳輪番攻擊,施加了強大的壓力:“我帶你去看中醫,調理調理”“工作太累就別幹了”。《半熟男女》裡,韓蘇迅速拿下了一個客戶,被上司懷疑是利用性別優勢,而非她的努力和能力。這些現實場景的鏡像反映,有助於激發觀衆對女性的重新審視與思考。

值得稱道的是,無論是大銀幕還是小熒幕,都開始展現對女性“解綁”的價值觀轉向,這在國產影視中顯得尤爲珍貴。《出走的決心》展現了對母職的鬆綁,面對女兒曉雪問她“你走了我的孩子怎麼辦?”時,李紅堅定地回答“妞,你自己想辦法”,傳達了角色對自我實現的堅定。《祝你幸福!》的宣傳語鼓勵女性活出自己的精彩,“結不結婚,有沒有孩子,專注事業或專注家庭”都應該按照自身意願決定。而在《半熟男女》中,韓蘇面對情敵的挑釁淡然一笑:“我不喜歡玩愛情這個遊戲”,彰顯了女性對愛情的獨立思考和自主選擇。

此類掙脫傳統框架的“鬆綁”女性敘事,以一種近乎粗獷的真誠,展現了女性追求自我價值的決心,讓觀衆在感同身受中汲取力量。

在社交媒體上,最常見的一類聲音是:“這些角色好像平行世界的我,幫我做了一個不同的選擇,讓我看到其中的可能性。”這份“鬆綁”獲得的讚譽背後,實則是持續涌動的如同岩漿一般的社會情緒。

“不完美女性”形象井噴:集體情緒的共振

在近期的“鬆綁”敘事中,不乏對女性在前期自我或被他人壓抑過程的深入描寫。

李紅的一生映射了許多女性從年輕到老年的犧牲與退讓,她不斷讓步,以成全家庭。即便是冷靜清醒如韓蘇,一開始也爲了取悅男友而洗手做羹湯、壓抑自己的消費慾望,甚至熬夜幫他完成不願做的工作,直到最終對男友徹底失望後才下定決心離開。白慧在民政局的怒吼,是她長期忍受前夫忽視的爆發。

這些銀幕熒屏上的女性角色,或出走,或分手,或離婚,完成了一場崩潰、宣泄與重生。這些角色的轉變,反映了女性在追求自我價值和幸福過程中的掙扎與成長。

從壓抑到爆發,情緒更廣泛觸動到屏幕外觀衆的心絃,衆多人不由自主地將自己代入到相似角色的處境。對於某一角色的支持或站隊,對於另外角色的抨擊或方案,本質上是對個人情緒的深度宣泄與釋放。

當下,不完美的女性角色涌現大小屏幕,難道是一種偶然現象嗎?

截至發稿前,《出走的決心》的票房已突破9000萬元,其中40歲以上的觀衆佔比高達24.5%,女性觀衆比例更是達到了83.1%。該電影與《祝你幸福!》在電影院中引起了觀衆的強烈共鳴,許多人在觀影過程中感動落淚。演員傅菁哽咽地表示,她計劃帶媽媽二刷這部電影,並且自己第一次觀看時已經用光了一整包紙巾。一位60歲的阿姨在與女兒一同觀影后,共情落淚並感嘆道:“無論我讓步多少,爲這個家付出多少,最終卻連一句好話都得不到。”

線上輿論更直接映射了公衆的情感走向與關注焦點,在抖音上多條涉及兩部電影中親密關係和衝突的片段,點贊量突破50萬。女性網友通過分享個人經歷和生活片段展現自身的共鳴,“姜武演得不夠狠,得我爸來演”,“年輕時從來不穿彩色衣服,今年四十了,突然喜歡粉色,就是不敢買”,“我老公跟他一模一樣,每次買菜我都記本子上,他要查賬”。一位女觀衆在電影片段的評論區裡曬出滿池碗筷,無奈展示自身家務重擔的冰山一角,獲得了2.4萬的點贊。

在小紅書上,有觀衆評價《半熟男女》中的臺詞“好離譜,但是真的好爽!”正是大衆對這種“爽感”的追求,推動了如今不完美女性角色的流行。這些角色不再被動地成爲“真善美”的代言人,而是真實且複雜的,具備“普通微瑕”的屬性。觀衆對這些角色的喜愛背後,是他們自身情感的代入,是對被看見、被理解、被撫慰的熱切渴望。

在充滿壓力和競爭的現代社會,觀衆愈發傾向於欣賞那些不完美但真實的人物形象,他們照見了觀衆的困境以及內心深處壓抑着的情緒,從而觸發對現實生活的反思和討論。這種不完美卻真實的面孔,反而能賦予了觀衆面對生活挑戰的勇氣和力量。《出走的決心》中的主角原型蘇敏,她的故事激勵了近400萬的全網粉絲。在她的視頻評論區,許多女性觀衆分享了她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壓抑和困境,以及蘇敏的故事如何激發了她們的成長和改變。其中一位觀衆的留言充滿了力量:“我決定離婚,現在我已經過上了自力更生且更加快樂的生活。”

影視作品能夠言說觀衆的心聲,使觀衆通過觀影抒發情緒、審視自身並獲得現實中的成長,這總歸是一個健康的現象。影視作品及其討論區成爲了社會情緒的泄洪口,承載了觀衆的酸甜苦辣,包括憤怒、不甘和悲傷。觀衆對角色的強烈共鳴,更像是對自己內心傷口的一種撫慰。在優秀的作品面前,觀衆們流淚、共情、代入自身經歷,然後傷口癒合,更替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