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監視! 解放軍優先在臺海部署「戰略預警氣球」

▲「戰略預警氣球」可以長時間滯留空中,圖爲美國陸軍研發的JLENS(聯合防巡航飛彈網絡傳感器系統)繫留氣球。(圖/翻攝自美國陸軍官網

特約記者陳孟孟臺北報導

中國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就開始構建「綜合戰略預警計劃」,最近傳出空軍情報部和總參三部(現爲戰略支援部隊)開始在臺灣海峽部署大型戰略氣球搭載雷達,全面監視臺灣海峽的動態。除了戰略預警氣球之外,KJ500(空警500)、KJ2000(空警2000)預警機也陸續投入使用大陸方面已完成對臺灣海峽24小時預警機監視體制

在上個世紀60到90年底,美俄都曾研發「戰略預警氣球」,也就是在平流層以上施放攜帶大型雷達的無人氣球,以較低成本預警來襲戰機導彈。中國經過多年努力,這項計劃也逐漸成形,早先就曾傳出解放軍計劃在北京地區、中朝邊界、中印邊界、臺灣海峽、三峽大壩各部署一個戰略氣球羣。

▲中國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就開始構建「綜合戰略預警計劃」,也在2016年馬來西亞亞洲防務展公開介面。(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在最新出版的月刊中指出,比起預警機(AWACS),戰略氣球不受時間限制,可以定期、全天時監視低空目標,穩定性相當強。根據報導,根據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聯合參謀部的綜合戰略預警計劃,解放軍最終有可能在臺灣海峽部署多個戰略氣球預警網。而大陸方面已經研製了比較精密的合成孔徑雷達、機械掃描雷達,並配合戰略預警氣球、高感度的「尖兵」系列偵察衛星(五院設計、解析度達到了0.3公尺),彼此聯網,而這應該就是聯合參謀部的綜合戰略預警計劃的一部分。

報導表示,透過衛星圖片,在臺灣海峽的大陸一側,至少發現3個以上的大型地面接收中心,這裡部署了大量的數據接收天線

▲解放軍空警-2000預警機。(圖/空警2000翻攝自中國電科

報導認爲,由於偵察手段的多樣化,大陸空軍、總參三部獲得臺灣情報的管道越來越多,且人員編制一直在增加之中。文章表示,大陸解放軍總參謀部已改名聯合參謀部;在此之前,總參謀部轄下的技術偵察部外稱總參三部,負責蒐集海外軍事情報,與國家安全部等構成情報網絡

事實上,中國在2016年的馬來西亞航展上,就公開展示了一套名爲「國家戰略防空聯合指揮中心」系統,可以統轄管理全部的防空武器系統,顯示解放軍在捍衛領土安全已有相當成熟的構想。去年11月舉行的第11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太博覽會,中航通用飛機當時也與法國飛鯨聯合宣佈,雙方合作60噸重載飛艇LCA60T項目正式啓動,未來不僅可以利用LCA60T前進災區進行救援,還能讓落後地區外界有更便利的連結。

儘管「戰略預警氣球」好處甚多,但也會有失控情況發生。 2015年,美國陸軍一個JLENS(聯合防巡航飛彈網絡傳感器系統)繫留氣球因線纜斷裂飄走,經過3小時飛行後,從馬里蘭州阿伯丁試驗場(Aberdeen Proving Ground)飄到200公里外,最終在賓州中北部墜落。

▼中航工業通飛與法國飛鯨控股公司合作研製生產60噸級LCA-60T重載飛艇。(圖/翻攝自民航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