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架蘇-35全到手 陸巡南海戰力大增

中國多型戰機2018年3月戰巡南海,圖爲俄製蘇-35戰機的身影。(新華社)

解放軍蘇-35戰機2018年曾戰巡南海,如今俄羅斯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FSVTS)官員說,中方訂購的24架蘇-35已全數交付。

據塔斯社與《詹氏防務週刊》(Janes Defence Weekly)報導,這名官員4月16日證實,24架蘇-35已全部交付解放軍,但並未說明,最後一批是何時交付。不過,最後一批蘇-35應該是在去年底交付。俄羅斯國防部2018年8月29日曾發表聲明說,將在2018年底前向北京交付最後一批10架蘇-35戰機。

北京是在2015年和俄羅斯簽約,成爲蘇-35戰機的第一個外國買家。俄羅斯在2016年交付了首批4架蘇-35,2017年又交付了10架,而24架戰機總價約爲25億美元(約772億臺幣)。按照合約,俄方還會交付相關的地面設備和備用發動機。

《觀察者網》指出,24架蘇-35已全數交付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南疆利劍」旅,取代原本使用的蘇-27SK。而該旅的蘇-35已形成戰力,在接機本場首飛不到1年,就執行南海戰巡,還有繞島巡航等重大任務。

而《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網先前指出,北京最感興趣的,或許就是蘇-35的航程與高載油量,因爲這可以大幅提高北京在南海固權的能力。

詹姆士敦基金會(The Jamestown Foundation)中國簡報主編吳必德(Peter Wood)指出,北京擁有像蘇-35般的長程戰機,不僅提高了在南海投射軍力的能力,也能讓它們停在大陸,或是較靠近海岸的基地。

他說,蘇-35比蘇-27/J-11B優的重要地方在於,它能外掛油箱,並可以空中加油,打破了蘇-27的主要限制。而這對需要戰機能拉長空中停留時間與距離的中國戰略而言,具有相當大的重要性。

蘇-35是俄羅最先進的戰機之一,有4++代戰機之稱。儘管蘇-35是從蘇-27發展而來,但在先進電字設備,還有高機動性方面,卻有長足的進展。

據《俄羅斯時報》報導,蘇-35裝備相控陣天線雷達,能遠程偵察,追蹤並攻擊多個目標。

此外,每架戰機都有一座30毫米機砲,以及12硬點,能掛載重達8,000公斤的飛彈與炸彈。此外,蘇-35最高時速可達2,500公里,作戰半徑可達1,600公里,航程爲3,4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