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姑娘嫁失去四肢的志願軍,相守55載,離世後丈夫爲她披麻戴孝

«——【·前言·】——»

四肢殘缺、半身癱瘓、走路靠走跪爬滾,作爲長津湖戰役中倖存的老兵,自身的驕傲和尊嚴一度讓他想自我了斷,但失去四肢的他連自我了斷的能力都沒有。

最終在大家的勸導下,他決定爲犧牲的戰友而活,爲人民而活,在他的生命中有一位年輕漂亮的姑娘,更像是深淵中的一束光,照亮了他的生活。

這位英雄是誰?他做了什麼能讓一位健全的姑娘決心與他廝守一生?

傳奇老兵的經歷

這位沒有四肢的英雄名叫朱彥夫,一個出生于山東沂蒙山區的普通農家孩子,童年時期飽受戰亂之苦,因災害被迫離開故土,父親曾參加八路軍抗擊侵略者,這一行爲深深影響了他,使他對國家和民族有着深厚的情感,朱彥夫從小立志要爲國家和民族做出貢獻。

14歲時,朱彥夫就瞞着母親報名參軍,儘管年齡不大,但他跟隨部隊走了三天三夜,最終被破格錄取,在解放戰爭期間,他參與了許多重要戰役,如淮海戰役、過長江、解放上海等等上百次戰役屢立戰功,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

當美國的狼子野心暴露後,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支援朝鮮戰場,17歲的朱彥夫也參加了此次抗美援朝戰爭,這裡白雪飄飄覆蓋山頭,像極了一場葬禮的開始。

在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戰士們物資緊缺,沒有任何空中支援,只能日伏晝出,加上吃不飽穿不暖,還要和世界霸主美軍較量,開局就是地獄級難度,但英勇的志願軍不有絲毫恐懼,終於贏下了這場戰鬥的勝利。

對戰爭的描述僅僅數句,但每一個字都是無數先烈們的犧牲換來的,勝利的消息傳遍了朝鮮,然而在二五〇高地,卻永遠安靜下來,這裡只有一片皚皚白雪,只能聽見風吹雪落,浮雪下面卻是二連的四十九名戰士,只有朱彥夫一個人倖存了下來,他逐漸恢復了意識。

睜不開眼睛,聽不見聲音,觸摸不到武器,身體不受控制,他用早已經凍僵沒有意識的手揉搓着眼睛,身體被冰冷所壓制,超過了一切痛苦,揉的時候感覺有東西慢慢掉落,順着鼻樑滑到脣邊。

他已經太久太久沒有喝水進食了,還沒來得及清醒,下意識地把東西吞了下去,慢慢的頭腦逐漸恢復意識,他發現所在的連隊幾乎全軍覆沒,只剩下他一人,他想跟着一起去,但是凍僵的手已經無法用力,連死亡都成了一種奢望。

好在他被偵察兵發現並帶回,93天的昏迷,47場大大小小的手術,朱彥夫終於活了下來,這場戰爭也給他留下了終身的創傷,他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右眼視力也嚴重受損,他陷入絕望,甚至產生了自殺的念頭,但此時的他站都站不起來,更別說其他的了。

相知相守

朱彥夫在如此大的打擊下,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憤恨的他決定爲戰友爲救治自己的黨和人民而活。在醫院接受治療期間,他開始努力適應殘疾生活,學習自理,儘管過程艱難,但他憑藉着頑強的毅力堅持了下來。

他非常認真接受治療和康復訓練,積極學習自理生活,對自己要求極爲嚴格,在練習進食時,只要碗掉一次,他就會放棄這頓飯,回到家後,母親看到兒子從健全的少年變成了殘疾人,直接嚇暈了過去。

1953年的山東省沂源縣醫院裡,年輕漂亮的陳希永遇到了朱彥夫,看着他在走廊上做康復活動,被他身上的堅強不屈的精神深深震撼,心中充滿了敬佩之情。

在醫院工作期間,陳希永通過姑父瞭解了朱彥夫的故事,她被朱彥夫的思想轉變所打動,從絕望到重新振作,朱彥夫的決心讓她深感敬佩,隨着時間的推移,陳希永對朱彥夫產生了深深的感情。

姑父看在眼裡,提議讓她和朱彥夫試試,陳希永毫不猶豫地同意了,然而朱彥夫卻果斷拒絕了,他覺得自己不能拖累陳希永,但是陳希永並不在意,她鼓起勇氣向朱彥夫表白,願意做他的眼睛和手腳,就這樣他們在一起了。

1955年,陳希永和朱彥夫舉行了婚禮,他們的婚姻得到了親朋好友的祝福,開始了共同的生活,朱彥夫擔任了村支書,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婚後陳希永無微不至地照顧着朱彥夫,她每天都會幫助他戴上義肢、清洗殘臂,並陪伴他外出處理各種事務,全力支持他的事業。

爲人民服務

朱彥夫從沒有上過一天學,但爲了鄉村的百姓,他用自己的撫卹金辦起了掃盲夜校,並親自擔任老師,當他夾不住粉筆時,他發明了“子彈頭粉筆”,用雙臂夾着子彈頭在黑板上寫字,整整五年,鄉村夜校沒有停過課,村民誰家有困難,他也是第一個站出來幫忙。

朱彥夫每月的撫卹金數額不小,但他們一家人總是縮衣節食,把錢全用在了家鄉建設中,建設的坎坷路,身體殘缺的朱彥夫走了整整幾十年,他從未放棄過對家鄉的貢獻,幫助家鄉擴充200多畝田地,請人打了9口井,架起了電網,解決了家鄉人吃不飽用水難,落後的狀態。

而妻子陳希永從未有過怨言,她主動承擔了家庭的重擔,把家裡收拾的井井有條,無怨無悔地陪伴着朱彥夫,共同面對生活的挑戰,朱彥夫對此深感感激,他深知陳希永所做的一切,心中充滿了對她的愛。

在朱彥夫的帶領下,張家泉村從一個貧窮的山溝溝,變成了一個先進模範村,在這個過程中,陳希永始終如一地支持着他,她不僅照顧家庭,還節衣縮食,幫助鄰里鄉親解決困難。

2010年,陳希永去世,朱彥夫爲她披麻戴孝,爲這個亦妻亦母的女人送行,朱彥夫的這一決定起初遭到了親友們的反對,他們認爲一個男人給妻子戴孝不合常理,但在朱彥夫的堅持下,人們逐漸理解了他的心情。

當旁人問起時,他平淡而堅定的說,沒有妻子,就沒有今天的朱彥夫。

朱彥夫常說:“我能給村莊建設做出一些貢獻,是因爲我背後的妻子替我打點了一切。”在陳希永離世後,他常常回憶起妻子的溫柔話語,那是他痛苦彷徨時,給予他無限包容與力量的聲音。

結語

朱彥夫與妻子陳希永的故事是一段感人至深的佳話,他們的婚姻始於戰火紛飛的歲月,兩人共同經歷了無數磨難,始終堅守在一起,她默默地在背後支持着朱彥夫的工作,照顧着他的家庭。

朱彥夫退休後,也並沒有閒下來,繼續爲村民服務,他還撰寫了自傳《極限人生》和《男兒無悔》,用自己的經歷激勵着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