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攜手同行 中國—東盟博覽會面向未來
(原標題:21年攜手同行 中國—東盟博覽會面向未來)
【東盟專線】21年攜手同行 中國—東盟博覽會面向未來
中新社南寧9月24日電 題:21年攜手同行 中國—東盟博覽會面向未來
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第2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簡稱東博會)24日在廣西南寧開幕。本屆東博會將開啓“鑲鑽成冠”新階段,這個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配合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進程設展的博覽會,將面向未來。
成效:構建雙邊合作“黃金通道”
21年來,中國和東盟在東博會平臺上,建立起政治、外交、經貿、人文等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交流渠道,深化了中國與東盟雙方政治互信,擴大了合作領域。
21年來,中國和東盟商家在這個平臺上獲得進入彼此市場的巨大機會。馬來西亞人湯宇豐2018年來到南寧創業,經過多年努力,已在南寧開辦多家美食連鎖店。“東博會爲我的事業打開一扇新的大門,讓我接觸到更多資源和機會,也讓馬來西亞美食有了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湯宇豐說。
新加坡商人趙海燕表示,她所在的公司與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聯手,共同打造中國—東盟特色商品彙聚中心,構建永不落幕的東博會。目前中心已入駐商品種類達5000種,成爲中國和東盟商家“聯姻”的重要平臺。
常年參展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赴印度尼西亞設廠,生產新能源汽車。今年上半年五菱在印尼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佔比達68.4%。
據統計,東博會舉辦21年來,中國與東盟國家雙邊貿易規模快速擴大,從2004年的8763.8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至2023年的6.41萬億元,年均增長11%。
圖爲航拍中國—東盟博覽會會址——南寧國際會展中心。 中新社記者 陳冠言 攝
求變:創新升級設多個“首次”
着眼新形勢,契合新訴求,東博會在積極求變。“本屆東博會有兩大創新活動,一個是東博會創辦21年來首次舉辦展品評選活動,更充分地讓東博會品牌效應加持優質展品開拓市場。另一個是中國—東盟青年領軍者成長計劃,爲中國—東盟青年交流互鑑提供新平臺,讓東博會友好合作不斷傳承下去。”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韋朝暉談到東博會的創新思路時說。
除上述兩個首次推出的活動外,本屆東博會,還推出多個“首次”:除南寧主展區,東博會首次在桂林設置旅遊展區;東博會首次設置戰略新興專題,新增數字技術展區、東盟高新產品展區;首次邀請海灣國家參展;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首次參展;首次舉辦澳大利亞企業廣西行、僑商僑領廣西行等。
上述多個“首次”,爲東博會“鑲鑽成冠”開好局奠定堅實基礎,將使東博會更富實效,更重協同。
“我們正在研究東博會每年的參展情況,參展規律和趨勢,以使東博會更契合中國和東盟雙邊關係的發展。”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副會長、廣西大學中國—東盟經濟學院學術院長李光輝表示。
重點:推動構建牢固產業鏈供應鏈
當前,世界經濟格局加快演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調整、區域化趨勢顯現。在這個特定背景下,中國和東盟需要針對區域化趨勢構建更加穩定、更具韌性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
“作爲推動中國和東盟關係發展的區域國際性展會,東博會必須有針對性地設置展覽內容。在東博會框架下,組織雙邊政經界人士研討,推動構建中國—東盟更加牢固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李光輝說。
廣西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雷小華表示,目前,中國與東盟逐漸形成“東盟向中國出口初級品—從中國進口機械設備和中間品—再將消費品出口給中國和第三國”的互利共贏的“區域循環”模式。中國和東盟之間形成的這種產業鏈,價值鏈不高,產業鏈不牢固。中國和東盟需要構建價值鏈更高的產業鏈,雙邊的合作,才更加穩固。
雷小華指出,當下,一些大國大搞貿易保護主義後,中國—東盟產業鏈供應鏈需要重構。而中國和東盟正在推動建設的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將迎來投資和服務貿易的更大範圍的開放。這種開放,將使中國和東盟形成具有更高價值的產業鏈。這使得東博會在面對新的產業鏈供應鏈時,被賦予新的使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