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對話|廣汽國際衛海崗:廣汽集團“出海”曲線將呈現幾何式增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鞏兆恩 廣州報道

“在過去的兩三年,整個廣汽集團在出海方面開始全面籌劃,從頂層開始設計、籌劃。”廣州車展期間,廣汽國際總經理衛海崗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今天的廣汽海外規模處於快速增長期,未來廣汽的“出海”曲線會是一個幾何式的增長。

車展前夕,在南財集團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的2024年新汽車年度盛典上,廣汽集團入選“2024新汽車·年度出海企業”案例。

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國汽車品牌“走出去”成爲必然選擇。2023年廣汽集團實現汽車出口量7.58萬輛,同比增長130%,其中自主品牌實現海外銷量5.5萬輛,完成2款全球車型開發,3款區域車型導入,市場佈局覆蓋41個國家和地區,集團“出海”步入快速增長期;今年前三季度,廣汽集團累計出口汽車9.5萬輛,同比再度實現翻番式增長。

品牌力傳播與建設、服務客戶先行、團隊人才擴充,衛海崗將廣汽過去一年在海外市場的快速發展歸結爲三個原因。廣汽集團在2022年出臺“1551”國際化戰略後,逐步在2023年開始落地並執行。

變革與重塑是廣汽集團在2024年尾透露出的底色,全球化戰略同樣被加碼推動。在集團最新發布的三年“番禺行動”之下,國際市場拓展作爲重點改革舉措之一,並明確提出國際化目標:到2027年廣汽將進入全球100個國家和地區,挑戰出口50萬輛,爲全球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產品體驗。

三年50萬輛,一年約完成15萬輛規模的遞增,作爲廣汽集團國際化使命的承載者,廣汽國際在集團國際化戰略指引下,也將迎來三年考覈。

(以下爲採訪實錄 有刪節)

《21世紀經濟報道》:爲什麼廣汽在2023年開始,海外業務有了一個飛速的上升?

衛海崗:廣汽真正的出海是從2013年開始,如自主品牌傳祺開始出發,出海初期主要目標是把車賣到國外去,初期包括科威特,然後是其他中東國家、南美,以低門檻國家的貿易爲主。

我們本來計劃在2018年進軍北美,已經投入了非常大的資金去開發車,但是因爲直接提高關稅,導致整個的北美計劃受到了影響。所以其實廣汽的出海之路也經歷了這樣一個波折。

我們的發展策略之前還主要面向國內,去年開始我們認識到迅速增長的國外市場,已經不能用簡單的觀點去認識。隨着中國汽車出口飛速增長,品牌競爭力快速增長,看到了很多的機遇。廣汽真正意義上在2022年纔開始策劃要走向海外,出臺了“1551”國際化戰略,真正戰略規劃的發佈和執行是從2023年纔開始落地。

在過去的兩年或三年,整個廣汽在出海方面開始全面籌劃,從頂層開始設計、籌劃,所以雖然看上去增長很快,但是量還很小,我相信今後的曲線一定是一個幾何的增長。

《21世紀經濟報道》:在這個過程中,您認爲廣汽做對了什麼?

衛海崗:品牌方面,我們利用海外的車展,包括海外的一些產品銷售機會,迅速擴大影響。例如今年的巴黎車展,藉助這樣一個世界級的舞臺彰顯我們的品牌,發佈歐洲上市計劃,形成我們在全球的影響力,我們都是把非常有競爭力的明星車型、代表科技、代表最新的產品推向全球;

服務方面,廣汽堅持客戶第一服務先行。比如在墨西哥市場,我們建立了一個零件倉,專門做市場能力,所以我認爲廣汽在海外的發展,和中國其他車企最大的區別就是我們的體制,服務領域是我們越做越好的地方;

團隊方面,很多優秀的人加入進來,今年我們開啓了內部特戰隊招聘,來支援國際業務,團隊已經超過了60個人;同時,廣汽國際今年也啓動了第一批的校招,規模接近60人。

這是整個業務飛速發展的原因。

《21世紀經濟報道》:在開拓市場這塊,是怎麼做的?

衛海崗:一方面是開拓和維護重要的渠道,比如在什麼樣的產品上通過合作獲得更好的機會;在品牌方面要有精準的定位,才能在進入一個市場的時候能夠把我們已有的經驗,結合市場融合到一起,形成一套營銷計劃服務、營銷企劃任務。先謀定,然後再逐步落實,比較順利地實現管理的發展。

《21世紀經濟報道》:廣汽國際目前的海外佈局是怎樣的?

衛海崗:過去的一年我大概走了有20來個國家,大概有1/3以上的時間在國外。中南美洲市場其實很大,比如墨西哥、巴西這些國家,都是百萬級的大市場,因爲市場大,所以要重點佈局;另外東南亞還是我們的橋頭堡,東南亞這一塊曾經是日企的天下,現在中國品牌的機會最大;中東市場相當於壓艙石,我們要做精做細,把品牌給做上去;澳新和歐洲市場依然空白。

所以,一方面我們要繼續保持已有的市場技術優勢,另外就是在歐洲等沒有進去的市場繼續發力。

《21世紀經濟報道》:現在大家說進軍東南亞是追求規模,去歐洲市場是直奔高度,進入到這兩個市場的策略會不會有一些不同?

衛海崗:東南亞市場是新能源快速增長的市場,這個地方有兩個特點,一方面是日系車佔據主要市場,另一方面是新能源設施尚不健全,處於新能源增長期,所以我們認爲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原來我們的想法是東南亞我們只進純電,不進油車,但事實上我們的油車、混動車型在當地也有很大的機會。所以我們是一邊行走一邊調整戰術。在當地,中國品牌要把品牌和產品定位好,從而應對日韓品牌,持續上量。

歐洲市場,是一個高門檻的市場,同時在關稅這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我們的想法是步伐不宜過大、過快,而是應該穩健行走,逐步鋪開,先把品牌樹立起來,產品被大家知道。

目前我們有一個說法叫融入歐盟,還是希望潤物細無聲進到市場當中,能夠服務於這個市場,做精做專做細,腳踏實地去開拓這個市場。所以對歐洲市場我們沒有設很高的目標,廣汽今年在歐洲市場的重點不在於說要多大的量,而在於首先能夠讓用戶記住,能夠站穩腳跟,這是我們目前主要追求的。

《21世紀經濟報道》:在進入當地市場時,爲什麼要進行本土化生產?

衛海崗:我們比較務實,嶺南文化的精髓——開發、創新、包容,都滲透到了其中。今後的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必須是同步企劃,同步設計,我們機構在設計的過程中也要考慮到在當地生產的概念,一定要穩定去做示範項目、產品調研、開發。現在我們已經有了這些想法,今後我們的產品、開發、技術、團隊,都是根據當地化需求所打造的,依託總部的技術科技,國際國內充分聯動,實現研產銷一體化改革。

本土化生產,我們首先要考慮當地的關稅政策,有些只有在當地生產纔會有一些優惠;二是當地是否有好的工業基礎支撐,以及物流快捷等因素完成關鍵降本。

《21世紀經濟報道》:目前國內國外定價方面有什麼講究嗎?海外市場是否存在“價格戰”的影響?

衛海崗:談到這個話題,關鍵的問題在於首先在這個市場上要有競爭力的價格,爲市場服務,所以我們認爲是首先能打贏的價格;第二,還要考慮各個國家的稅收差異,很多地方看似定了很高的價格,可能競爭強度是一樣的,並不是說價格高就賺錢。

像中國市場的價格不斷下調,在國外的話容易遭到用戶反感;其次,產品縮水太厲害不利於這個車的成型,所以中國汽車企業到海外要想活得久,一定要關注殘值率。廣汽就是憑藉自身的品質、技術、科技等方面去提升,推動我們的品牌保持一個較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