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出資人報告:政府資金主導,市場變革新週期開啓

在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的發展歷程中,近年來的演進軌跡尤爲複雜且充滿變數,其背後交織着宏觀經濟的波動、政策的頻繁調整,以及市場內部結構的深刻變遷。

近日,執中發佈的《中國私募股權市場出資人解讀報告2024》,詳細呈現了去年以來國內一級市場機構LP的資金流向圖。

整體而言,市場面臨着募資端的挑戰與機遇並存,政府引導基金在私募股權出資中扮演着更爲重要的角色,而產業方與財務投資方則在資金配置上顯得更爲審慎。這一系列動態不僅考驗着市場的適應能力,也孕育着新的機遇與挑戰。

政府資金主導募資市場,國資佔比超7成

近年來,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全國LP認繳出資持續下降,相比起2020年的2.08萬億,2023年全國LP認繳出資額僅約1.34萬億,這一數字近乎腰斬。

尤其是2023年政府資金成爲股權投資市場中的絕對主角,彰顯了政府在推動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中的決心與行動力。2020年至2022年,政府資金出資佔比穩定維持在43%至50%,2023年政府資金出資佔比達65.6%。

政府積極出資的背後,是迫切需要通過基金髮揮引導作用,支持當地產業發展的強烈訴求。2023年政府引導基金共發佈了189則基金管理機構遴選公告,同比增加 425%。從出資規模來看,2023年政府引導基金共認繳出資2,703億,相比2022年認繳出資2,479億,增加9.1%,是2023年各類型機構LP中唯一出資金額增加的類型。

政府引導基金的大量涌現和活躍操作,不僅體現在數量上的顯著增加,更在於其對市場規則的靈活調整。

2023年,河南、陝西、河北等多地下調返投比例,並放寬返投比例界定標準,進入2024年,江西甚至出現0.6倍返投。

多個地方政府下調返投比例、放寬返投標準,這些舉措對於降低門檻,吸引更多市場化GP參與,增強資金的流動性和使用效率方面意義重大,同時也反映出地方政府在招商競爭中力求創新與突破的迫切需求。

政府引導基金的這種“開放”姿態,標誌着政府與市場合作模式的新探索,有助於激活市場活力,爲初創企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更多元化的資金支持。

儘管政府資金的主導爲市場提供了重要支撐,但作爲募資市場主力軍的產業資本和金融機構的參與度卻顯著下降。

從認繳出資規模來看,2023年產業出資方共認繳出資2,006億,相比 2022年認繳出資3,950億減少49%。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企業普遍採取保守策略,優先保障核心業務的現金流穩定,減少對外投資風險。

同時,財務投資者的謹慎態度也反映了市場整體的不確定性和對未來預期的保守評估,特別是金融機構,除保險資金保持一定穩定外,銀行、券商等傳統金融資本的出資意願顯著降低,證券資金的縮水尤爲明顯,這進一步加劇了市場資金供給的緊張局面。

5大省市出資超千億,資金繼續向經濟發達城市聚集

在地域分佈上,資金向經濟發達地區的集中趨勢愈發明顯。從各地域出資情況整體來看,2020年-2023年全國機構LP累計認繳出資排名前五省市分別爲北京市、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其中,北京是4年內唯一認繳出資破萬億的城市。

2023年全國LP出資總規模1.34萬億中,有1.04萬億來自五大經濟帶,佔比77.6%。 其中長三角地區出資總量保持領先,2023年出資總量佔五大經濟帶中的36.7%,超過京津冀、中三角及成渝地區的佔比之和。

這不僅體現了經濟實力與投資活躍度的正相關性,也反映出區域經濟格局的深層次調整。2023年出資千億以上的省市共有五個,除安徽外,均爲沿海發達省市,其中,浙江省出資最多,出資規模高達1,626億,廣東省從第四躍居第二,出資超1,500億。

從基金備案情況來看,2023年度中國私募股權備案基金總數7,689支,備案總規模2.84萬億元,規模同比下降3%。受各省市產業佈局、經濟發展差異程度影響,基金註冊地主要集中於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其他地區股權私募投資行爲活躍度較低,呈現地域不平衡性,這與各省市產業佈局、經濟發展差異程度高度相關。其中,廣東私募生態領先全國,從備案基金規模、基金數量及項目數量等均在前三。

與此同時,中西部地區的崛起跡象,預示着經濟多元化發展的新趨勢。如果對比逐年數據不難發現,過去幾年老牌經濟圈均在減少出資,中三角和成渝地區等新興出資金額連續增加。2023年長三角出資總金額與2020年相比減少1,876億,珠三角出資減少1,496億,較2020年下滑57.5%,京津冀出資總金額減少3,976億,較2020年銳減75.7%。但總體上,區域間的不平衡問題依舊突出,資金的地域集中化加劇了資源分配的不均。

投早投小成共識,市場開啓變革新週期

面對市場的複雜性,投資者紛紛調整策略。在政策對“投早、投小”的持續引導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市場整體追求提早佈局,紛紛以創業基金爲主 體涌進早期投資領域,期望提早投入項目,提高單個項目ROI(投資回報率),進而提升基金DPI(投入資本收益率)指數,與後續募資形成正循環。

同時,在國家政策和資本關注下,融資賽道集中度進一步升高。2020-2023年,熱門賽道中融資金額累計最高的賽道爲新一代信息技術,其中包括半導體芯片等戰略細分領域,其次爲生物醫藥賽道。戰略性新興行業作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融資額佔比逐年增加,近4年企業融資金額佔全市場比例不斷攀升,從 2020年不足50%,到2023年佔比61%,提升了18個百分點,資本力量進一步向行業集中。從2023年數據來看,發生16,818起融資事件,其中10,180起爲新質生產力產業融資,佔比高達61%,呈現明顯的產業集中現象。

儘管政府的積極信號和政策導向爲市場帶來一絲暖意,但中國股權投資市場仍需直面"募資難"與"退出渠道受限"的雙重挑戰。市場參與者在積極應對的同時,也寄希望於未來更細化、更具針對性的政策支持,以促進市場機制的完善和投資生態的優化。

在行業週期更迭的大背景下,投資機構需強化內部管理,提升投資策略的前瞻性和靈活性,以期在下一個市場週期中抓住新的增長機遇,實現可持續發展。總的來說,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的未來雖充滿變數,但也蘊藏着無限可能,關鍵在於如何在變革中尋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