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智能互聯網藍皮書:人工智能助力思想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本文轉自:人民網研究院

人民網北京6月24日電 人民網研究院組織編寫的第一本智能互聯網藍皮書《中國智能互聯網發展報告(2024)》今日在京正式發佈。其中,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和悉尼大學楊梓顥共同撰寫的《人工智能對思想文化生態影響研究》一文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現讓機器的邏輯思考方式無限接近於人類,在推動日常生活不斷豐富便捷的同時,也爲思想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帶來無限的遐想。

文章認爲,近年來,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開發與實際應用取得了重大突破,包括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義千問”、騰訊“混元”等人工智能大模型或深度學習平臺,在大數據、區塊鏈等基礎技術的支持下,開始助力我國思想文化的傳承與傳播。我國思想文化經過千年延續,以文字書籍、歷史文物、藝術、技藝等方式爲載體流傳。過去人們想要獲取文字信息時,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進行檢索,不僅效率低下,所獲信息也並非完全適用。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幫助下,用戶只需輸入關鍵指令即可精準獲取相關內容。在面對古代文言文、少數民族文字時,以往只有少數專業研究人員可以準確地翻譯理解其意義內涵,而人工智能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幫助人類分析解釋,降低了思想文化學習的門檻,拓寬了思想文化傳承的渠道。

文章指出,在移動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用戶早已融入其中成爲思想文化的接收者、創造者,數字對話的方式已成爲常態,現實與虛擬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而2023年發佈的ChatGPT4.0再一次拉近了人類與機器之間的距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除了可以依據指令模仿人類交流的方式輸出具有邏輯性的內容外,還可以依據用戶設想輸出創造性信息,包括文字交互生成視覺內容、現實視覺內容生成虛擬視覺內容等。

近幾年,國內衆多高校與AI企業聯動合作,以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保護爲起點,藉助人工智能技術生產出受年輕人喜愛的“國潮”IP,包括民族服飾、建築、人物虛擬形象、數字虛擬藏品等,使民族思想文化以創新的形式再次得到傳承。個人用戶也可以使用各大人工智能平臺進行文化藝術創作。隨着小紅書、字節跳動、SparkAI等國內各類企業構建的AI繪畫平臺向公衆開放,中華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創新邁向了數字化。用戶在AI繪畫平臺輸入中華古典詩詞,便可將簡短詩句中描繪的景象通過數據整合生成爲圖片,讓古典文化披上科技的外衣,將不同元素結合創造出符合大衆審美需求的未來思想文化。(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