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首輪香港春拍|現當代板塊四大趨勢
香港巴塞爾藝術周的熱潮還未完全退卻就立馬進入到香港春拍的熱潮中。首輪香港春拍依舊由香港蘇富比、香港富藝斯、嘉德香港和保利香港率先舉槌。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年初蘇富比宣佈的重大佣金調整目前尚未開始生效,在本季春拍中依然延用舊的佣金制度。
在首輪香港春拍中,我們僅就現當代藝術進行分析。從拍賣結果來看,市場尚未回暖,藏家在做購買決策時依舊保持理性和保守,超高估價成交的作品鮮少,大部分仍集中在估價範圍以內成交。經歷過2021年和2022年的市場猛漲期後,中國藝術市場進入深度調整期:高單價、破紀錄的作品數量將減少,而價格合理的優質作品價值正在迴歸。
我們就首輪現當代藝術拍賣表現歸結出以下四大趨勢:
上拍量縮減 高價作品缺席
蘇富比現當代藝術晚間拍賣現場,圖片來源:蘇富比
在市場預期較不樂觀的情況下,各家拍賣行在拍品徵集上採取保質減量策略。富藝斯香港率先舉槌的New Now專場,完全聚焦在現當代藝術上,沒有設計品類後上拍量有所精簡,儘管如此,成交額卻達到2439萬港元,較去年秋拍增長了30%,成交率亦有所上升。香港蘇富比增設了“Now當代藝術晚拍”專場,但將以往的現代與當代藝術兩大夜場合並至一場,合併後的夜場僅有41件作品上拍,卻贏得了6.35億港元的成交額和97.6%成交率的好成績。以及保利香港的上拍量也較去年秋拍減少了三成,成交率從80%提升至92%。
奈良美智《我願今夜一睹璀璨光輝》,2017年
壓克力 畫布
220.2×195.3cm
估價:HKD 80,000,000-120,000,000
成交價:HKD 95,959,000
香港蘇富比春拍現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圖片來源:蘇富比
在首輪春拍中,未誕生億元拍品, 最高價作品爲以9595.9萬港元成交的奈良美智《我願今夜一睹璀璨光輝》。在可預見的市場低迷情緒下,賣家釋貨意願降低,市場缺乏重磅尖貨壓陣,使得市場更加冷清。粗略估算,各家拍賣行超估價範圍成交、估價範圍以內成交和作品流拍的比例大約在3:5:2。
高單價、破紀錄作品的缺少,無疑和宏觀經濟形勢密切相關。 投 資 信心不足和資金壓力,直接影響了藏家對於藝術市場的參與熱情,在競拍出價時表現得更爲保守和謹慎。另一方面,許多藝術家在經過連年高漲後已到達較高的價格水平,而當市場趨於冷靜時,市場結構調整成爲必然,以往價格過高的藝術品開始擠去泡沫,進入平穩過渡期。
亞洲頂流藝術家堅挺 西方熱門小花“失寵”
草間彌生《紅南瓜》,1989年
壓克力畫布
38×45.5 cm
估價:HKD 7,500,000–8,500,000
成交價:HKD 18,000,000
保利香港春拍現當代藝術專場
圖片來源:保利香港
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和草間彌生依然是亞洲拍賣市場的定海神針,在經濟下行期仍能承受住市場的檢驗。此次奈良美智共上拍14件作品,成交12件,成交總額達1.4億港元,其巨幅力作《我願今夜一睹璀璨光輝》以9595.9萬港元成交,領銜首輪香港春拍;草間彌生上拍10件,有4件作品成交價達到千萬港元以上,其中《紅南瓜》 以1800萬港元逾低估價2倍成交,值得一提,該作在2012年首次上拍時的成交價僅爲83.2萬港元,2018年在保利香港拍賣以531萬港元成交,可見其市場活力。
尼古拉斯·帕蒂《靜物》,2017年
軟粉彩亞麻布
140×130 cm
估價:HKD 20,000,000 - 30,000,000
流拍
香港蘇富比春拍NOW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圖片來源:蘇富比
然而,同樣被寄予厚望、在往年拍賣中有亮眼表現的“西方小花”在本輪的春拍中卻表現不濟,甚至成交遇冷。尼古拉斯·帕蒂(Nicolas Party)的《靜物》作爲蘇富比“Now當代藝術晚拍”專場估價最高之拍品遺憾流拍;西方熱門年輕女性藝術家瑪麗亞⸱貝里奧(Maria Berrio)的作品《蘭花與小麥之間》及艾芙瑞·辛格(Avery Singer)的兩件作品均未成交。此外,西方頂流超當代女性藝術家賈黛·法多朱蒂米(Jadé Fadojutimi)的作品《足跡的探尋》僅以184.15萬港幣低於低估價成交;在一級市場上一畫難求的女性藝術家珍妮維·費吉斯(Genieve Figgis)的作品同樣以低估價落槌,出現了一二級市場倒掛的現象。
賈黛·法多朱蒂米《足跡的探尋》,2017年
油畫畫布
100.5×145 cm
估價:HKD 2,000,000-3,000,000
成交價:HKD 1,841,500
香港蘇富比春拍NOW當代 藝術晚間拍賣
圖片來源:蘇富比
作品的質量仍然是藏家在做購買決策時的關鍵性因素。雖然拍賣行帶來了西方“當紅炸子雞”的樣板收藏名單,但上拍的西方小花作品大多尺幅略小、作品也不夠典型和具有代表性。如今的亞洲藏家已過了盲目“追風”的時期,有着自己堅定的審美傾向和更系統的收藏規劃,對於西方熱門藝術家名單也不再是照單全收。
亞洲現代大師熱度升溫
趙無極《04.10.85》,1985年
油畫 畫布
162×130cm
估價:HKD 35,000,000–45,000,000
成交價:HKD 40,380,000
香港蘇富比春拍現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圖片來源:蘇富比
以“旅法三劍客”領銜的亞洲現代大師力量正在蓄勢待發。早在2018年前後,旅法藝術家作品就迎來了市場熱潮 。而在本輪香港春拍中,“旅法三劍客”的佳作表現依舊穩健,領銜二十世紀板塊:趙無極1988年創作的漢城奧運海報原型鉅作《04.10.85》以4038萬港元成交;朱德羣《力爭上游》以3070萬港元成交;本場上拍的兩件吳冠中的作品的成交價均超過最高估價。
沙耆《翠華春色》,1990年
油彩畫布
56×96.1 cm
估價:HKD 250,000–400,000
成交價:HKD 2,280,000
保利香港春拍現當代藝術專場
圖片來源:保利香港
此外,其他二十世紀大師的市場表現也不容忽視:沙耆《翠華春色》估價爲25-40萬港元,經33次競價以190萬港元落槌,成交價228萬港元,是其低估價的9倍;其本場另一件作品《爭豔》以108萬港元成交,同樣遠高於最高估價。
朱銘《太極系列-單鞭下勢》,約1990年代初
木雕
43.6×61.4×33.8cm
估價:HKD 1,800,000 - 2,800,000
成交價:HKD 2,667,000
香港蘇富比春拍現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圖片來源:蘇富比
而來自中國臺灣的著名雕塑家朱銘在本輪春拍中表現也極爲亮眼。其作品上拍量達到10件之多,成交率高達90%。自去年4月朱銘逝世後,其生前代理畫廊亞洲藝術中心即宣佈和藝術家基金會合作代理藝術家“遺產”,除去年於臺北空間爲其舉辦個展,今年亦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呈現朱銘個展,作爲亞洲視野單元的重要亮相,其著名的“太極系列”雕塑在繪畫爲主的展會中吸引了不少藏家,據悉,作品銷售也基本都是需要“排隊等候”的狀態。
疫情三年,國際市場看見了亞洲地區的巨大潛力,同時,亞洲的藝術推動者也展現出了強大的文化自信,逐漸重視並建立起自身的、屬於亞洲的文化語境。此前,亞洲現代大師的代理畫廊和藏家大多集中於香港和臺灣,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內地畫廊開始參與到亞洲現代大師的推廣中來。去年,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在上海空間推出藝術家林壽宇的個人回顧展,由倫敦林壽宇基金會擔綱學術支持,展覽聚焦林壽宇於1950至1980年代的重點創作,是林壽宇首次在中國大陸畫廊的大型個展。隨着疫情後國際藝術交流的重新鏈接,以及內地藝術推動者的加持,現代大師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還有望持續擴大。
潮流藝術市場遇冷
KAWS《無題(卡爾文·克萊因)》,2000年
壓克力於廣告海報
172.7×121.9cm
估價:HKD 3,000,000-5,000,000
流拍
香港蘇富比春拍NOW當代藝術晚拍
圖片來源:蘇富比
一度風靡全球的潮流藝術家在本輪春拍中表現較爲低迷。村上隆上拍7件,流拍2件,成交的5件均以低估價落槌;而KAWS則面臨2件臨時撤拍、2件流拍收場的零成交窘況。另外,2023年在超當代女性藝術家成交排行位列全球第二的六角彩子,在本輪春拍中僅上拍1件,且低於估價成交。曾經市場火熱的哈維爾·卡勒加(Javier Calleja)、埃德加·普拉斯(Edgar Plans)、達明·赫斯特(Damien Hirst)等遭遇去年嚴峻的流拍情況後均缺席本輪春拍。
六角彩子《無題ARP1》,2007年
壓克力畫布
300×190cm
估價:HKD 2,000,000-3,000,000
成交價:HKD 1,524,000
富藝斯春拍New Now香港拍賣
圖片來源:富藝斯
經濟增速放緩形勢下,藝術品市場也在面臨消費降級,而擁有大量“平替”之選的潮流藝術首當其衝受到影響。潮流藝術市場的參與者許多是年輕的新晉買家,缺乏對藝術品價值的識別能力,他們在購買潮流藝術品時往往將其作爲時尚的消費投資,而當潮流藝術的高風險屬性暴露時,消費降級導致的“退坑”現象層出不窮。
以村上隆爲例,他曾與奈良美智、草間彌生並譽爲日本當代藝術的“三駕馬車”,曾長期佔據亞洲藝術家成交額前三,但如今奈良美智和草間彌生依然價值堅挺,作品市場一路攀升至向世界頂尖當代藝術家看齊;反觀村上隆則淡出了榜單。究其原因,高度的商業化和產業化無疑是其藝術價值的稀釋劑。頻繁地進行商業品牌聯名導致大量符號化商品涌入市場,加劇了大衆的審美疲勞;另一方面,藝術家工作室在創作壓力下不得不發展成“生產車間”模式,僱傭大量助手輔助完成龐雜的創作。如今,社交媒體上關於“潮流藝術”的風評急轉直下,致其市場數據下滑嚴重。
村上隆《圓相:死亡象徵 藍與紅》,2015年
壓克力彩畫布
100×100 cm
估價:HKD 800,000 - 1,200,000
流拍
嘉德香港春拍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專場
圖片來源:嘉德香港
潮流藝術市場的發展和更替速度就像“潮流”一詞本身,經歷完短暫而又瘋狂的鼎盛時期後,面臨的便是全面退潮。買家不再盲目追求潮流的風格形式,冷靜下來重新審視過去與未來。褪去浮沉後的市場才能真正的迎來價值迴歸。
出品人:董瑞、吳雙
編輯:Tina Xu
撰文:鄧芸
版式設計、審校:王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