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抗中牌失靈

(合成圖/資料照)

2024總統大選是否會像2020年一樣,出現「抗中牌」被喊得震天價響的狀況?縱使各參選人在此議題有所交鋒,恐怕也都是點到爲止。畢竟4年前的內外情勢與現今己有許多差異,高舉抗中牌不見得能再得利,因此使用這張牌的機率已大幅降低。

首先,2020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川普爲讓製造業工作迴流,對中國大打科技與貿易戰,加上「反送中」加深美中猜忌,使得「反中」在美國政學界大行其道。而歐盟自2019年起,也將中共定位爲「系統性競爭對手」,在西方國家反中氣氛濃厚的情況下,臺灣打「抗中保臺」自然有合理性。

如今國際反中氣氛雖仍在,但已不可同日而語。拜登除與習近平舉行視訊會議,並在2022年11月利用參與G20與習舉行面對面高峰會。若非間諜氣球干擾,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可能早己訪問北京,更甭論近期拜登經常把與習見面掛在嘴邊,歐洲方面也都前往北京訪問。在此種情勢下,臺灣難有底氣再打抗中牌。

其次,從俄烏戰爭到解放軍的環臺軍演,讓百姓體認到兩岸戰爭的可能性正在升高。國際媒體、智庫學者及美國國安官員不斷強調,2027年前兩岸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極高,我國安官員也未否認。若在大選繼續打抗中牌,恐讓民衆將票投給有利和平的參選人。

最後,抗中牌要奏效的前提,是有候選人被視爲有「親中」傾向,這張牌才能發揮打擊的作用。然確定代表國民黨、民進黨及民衆黨參選總統的3位候選人,都看不出有讓抗中牌發揮的空間。國民黨雖然經常被綠營扣上「親中賣臺」的標籤,但候友宜的特質爲非傳統的國民黨參選人,確實不容易將他與「親中」聯想在一起。因此,對手若要發動抗中牌,效果將非常有限。

柯文哲在臺北市長任內雖因舉辦雙城論壇說出「兩岸一家親」,不過他終究是來自墨綠背景,不至於會被認爲有「親中」問題,打抗中牌恐難在他身上發揮作用。

既然「抗中牌」不見得能在選舉得利,綠營自然沒有強烈意願繼續操作。除非兩岸在大選前又爆發讓臺海緊張的突發事件,例如大陸在調查完對臺經貿壁壘後展開實質動作,進而引發臺灣民衆涌現負面情緒,纔可能會影響選情。否則,能源配比、經濟發展、少子化、居住正義等內政問題,纔會是2024年總統與立委選舉各陣營的主要攻防焦點。

(作者爲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