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前產能遭搶光 晶圓老四曝放棄先進製程內幕

全球晶圓代工四哥格芯。(示意圖/達志影像)

全球晶圓代工第4大廠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或稱格芯)上週四(28日)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上市,承銷價47美元,雖然當日收跌,但格芯執行長 Tom Caulfield近期受訪指出,該公司的產能到2023年底產能早就被掃光,並指出未來幾年該公司會更加追求供應。

格芯上週五收漲5.04%、報在48.74美元,週一(1日)盤前上漲超過10%,目前暫報53.7美元,一掃上市首日頹勢。

據《CNBC》報導,Tom Caulfield表示,該公司從2020年8月以來就產能滿載,產能利用率更超過100%,2023年底前的產能已經全部出售。Tom Caulfield預估,未來5~10 年,該公司會追求供應而不是需求。

格芯也指出,今年晶片短缺造成供應鏈大亂,但不是缺少先進製程晶片,而是成熟製程,包括電源管理 IC、顯示 IC 或網路 IC等。Tom Caulfield指出,這些都是格芯要做的晶片,並強調過去市場在成熟製程投資不足,導致這些製程節點晶片在如今嚴重短缺,格芯很樂意擴大提供服務,格芯將在差異化技術做到最好。

根據臺積電第三季財報顯示,主力產品的先進製程晶片5/7奈米制程佔整體營收貢獻爲52%。

近年來隨着先進製程研發競爭愈發激烈,資本支出更是翻倍成長,這導致部分晶圓代工廠選擇退出。先是聯電於2017年宣佈退出12奈米以下製程競爭,格芯2018年8月宣佈,退出7奈米及更先進製程,專注FinFET和FD-SOI發展,應用在射頻元件以及CMOS等產品線,並加強在ASIC業務與IP領域業務能力。

Tom Caulfield 說明,格芯結束與臺積電、三星電子等企業的先進製程之爭,專注在不那麼先進但至關重要的製程,讓格芯有了不同的發展。Tom Caulfield 表示,募資的26億美元將有15億美元用在資本支出,將用來提高產能。格芯目前在美國、德國、新加坡都有設廠,9月才宣佈斥資60億美元,將車用晶片產量提高至少1倍。

報導指出,格芯目前面臨的問題是讓投資人有信心,該公司正處在半導體前景成長需求,就算晶片荒解決後也不會消散,公司也就有實現盈利的機會。截至今年上半年,格芯營收30億美元、年增11%,淨虧損從去年5.34億美元降至3.01億美元。

至於同爲成熟製程的競爭對手聯電,第三季合併營收559.1億元、創單季歷史新高,受惠於終端產品強勁需求,毛利率升至36.8%,有望持續增長,產能利用率持續超過100%。展望第四季,預估晶圓出貨量將季增1~2%,平均銷售價格(ASP) 以美元計價將較上季成長1~2%。

聯電今年4月法說公佈的擴產計劃指出,依據互惠協議,客戶將以議定價格預先支付訂金的方式取得長期產能保障,這次法說透露,臺南旗艦廠區Fab12A的P5及P6擴廠計劃進行中,今年資本支出達23億美元,已經超越2016年度的22億美元表現。

聯電錶示,目前長約與單一客戶需求,已經達到訂單3分之2,有信心維持高檔的產能利用率,就算需求轉弱,也較能抵抗市場波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