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機械設備出口、產值 雙創高

臺灣機械公會秘書長許文通。圖/莊富安

2022年是經濟史上不尋常的一年,從上半年景氣熱絡、訂單大增,業界缺料、缺工、缺船與原物料大漲等情事時有所聞,到下半年因俄烏戰爭衝突加劇、美國持續升息壓制通膨,以及中國大陸嚴格執行清零封控措施,市場需求面受到打擊,衝擊國內外企業繼續投資的信心,讓機械業接單與銷售大幅滑落,整年營運大起大落有如在洗三溫暖。

所幸臺灣機械業展現堅強韌性,2022年機械設備出口值仍達到348.13億美元,年成長5.1%,創下歷史新高;年產值也首度挑戰新臺幣1.45兆元,雙雙締造歷史新猷。

而在機械業中最關鍵核心的工具機產業,受惠美國、土耳其、越南、荷蘭與義大利等外銷市場表現不俗,推升2022年臺灣工具機出口值達到30.23億美元,較2021年成長8.6%,其中金屬切削工具機出口金額約25.43億美元,較2021年成長10.4%;金屬成型工具機出口金額爲4.8億美元,較2021年微幅成長0.2%。

依據臺灣機械公會統計,2022年臺灣機械出口值前三大類依序爲電子設備50.84億美元,佔比14.6%,年增5.2%;檢量測設備49.19億美元,佔比14.1%,年增9.3%;工具機30.23億美元,佔比8.7%,年增8.6%。

另外,2022年臺灣機械前三大出口國爲中國大陸90億美元,佔比25.9%;美國89.04億美元,佔比25.6%;日本21.28億美元,佔比6.1%。

走過驚濤駭浪的一年,下一步應如何應對?臺灣機械公會秘書長許文通認爲,臺灣機械產業應該要針對各重點市場分別建構韌性供應鏈(短鏈),以便能因應地緣大國間的角力,就近供應市場,並結合材料端、設備廠與用戶端共同來研發兼具智慧與綠色節能的工具機與各類產業機械,爲產業未來再創高峰。

許文通指出,臺灣機械產業歷經70餘年來的發展已紮下良好的根基,不僅價格具競爭力、服務不打折,性價比最高,且是全世界最可以信任的供應夥伴,應該在這樣的有利基礎上,思考如何針對各重點市場客戶建構出更短、更有效且能充分自主的供應鏈。

例如美洲的墨西哥、東盟市場的越南與印度都是很好的發展基地,以便能快而有效的將產品運送到客戶手中,尤其臺灣機械有7、8成是外銷,做好上述工作將會帶來很大的商機,且可同時收到分散市場、降低風險的功效,何樂不爲?

許文通強調,因應氣候變遷,世界各國政府與各大企業日益注重碳中和、淨零碳排、循環經濟與企業ESG等議題,包括Apple、Amazon與Walmart等美國知名廠商已着手要求其供應商必須落實逐年減碳工作,建議國內相關機械業界應積極配合,例如塑膠機械可將油壓機改爲伺服全電機,進行機臺結構的輕量化。

而業界在開發智慧新機種時,應與材料端與用戶端攜手合作,探尋運用那些材料可以分解、重複使用、有助地球環境永續,而透過那些製程與智慧化功能可以達成符合低碳、節能與減少碳足跡等要求,即應推動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全面來做,成效纔會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