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萬億“紅包雨”+3400多億“春節大禮包”,哪裡的花紅更優厚?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崔文靜 北京報道
證監會主席吳清在1月23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提到,2024年上市公司全年分紅2.4萬億元,創歷史新高;2024年12月、2025年1月,預計會有超過310家公司實施春節前分紅,分紅金額達3400多億元。
2.4萬億的2024年“紅包雨”、3400多億的“春節大禮包”,落在了何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相關數據發現,六大行,茅五汾瀘等“五瓶酒”,長江電力、陝西煤業等“現金奶牛”,寧德時代、賽力斯等民營科技企業是分紅主力軍。僅六大行派發的“春節大禮包”即多達2048.2億元。
與此同時,成熟期、經營效率高的公司分紅金額更高。比如,銀行、石油石化、通信等行業企業分紅金額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虧損公司的分紅比例也在提升,此類公司多爲留存未分配利潤較多、現金流較爲充裕的上市公司。
紅包雨飄來
2.4萬億“紅包雨”,落至何方?
記者梳理相關數據發現,當前上市公司分紅呈現三大特點。
首先,分紅規模再創新高。滬深上市公司共有3755家上市公司在2024年實施現金分紅,分紅總金額約2.4萬億元,家數、金額較2023年全年分別增加11.7%、14.7%。
其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分紅金額超千億元,32家公司分紅金額超百億元。現金分紅比例持續提升,2023財務年度分紅金額佔當年淨利潤的42.5%,同比提升1.62個百分點。
其次,中期分紅家數、金額倍增。截至2025年1月21日,共975家上市公司發佈2024年中期分紅公告(含一季報、半年報、三季報),現金分紅金額達6919.2億元,家數、金額分別爲上年同期的4.2倍、2.7倍。
原本半年後才能實現的分紅提前到賬,增強了投資者及早分享業績成果的獲得感和確定性。投資者對紅利指數產品偏好上升,截至2024年底,紅利指數產品規模達1484億元,較上年年末增長112%。
再者,春節前分紅烘托氛圍。春節前兩個月內(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預計共324家公司實施分紅,分紅金額達3509.9億元,家數、金額是去年同期的9.8倍、7.8倍。
其中,六大行分紅2048.2億元,茅五汾瀘等“五瓶酒”分紅近500億元,長江電力、陝西煤業等“現金奶牛”分紅61.4億元,寧德時代、賽力斯等民營科技企業分紅59.0億元,中信證券、中國銀河等17家上市券商分紅35.6億元。
成熟、經營高效公司分紅優厚
細查分紅公司類別可以發現,不同階段、不同行業、不同經營情況的公司,分紅力度存在差異。
分階段來看,成熟期公司分紅金額及增速均大於成長期公司。
“從理論上說,成長期企業由於投資支出頻繁、資金需求較大,衰退期企業由於經營效益不佳、償債能力下降,爲保持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分紅水平相對較低;成熟期企業銷售收入和盈利水平穩定,投資及研發支出減少,一般更願意採取積極的現金分紅政策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穩定投資者預期。”業內人士表示。
從數據來看,的確如此。以滬市爲例,以上市時間超過8年的公司作爲成熟期,小於8年的納入成長期。2024年成熟期公司分紅金額達4302億元,同比增長318%,成長期分紅金額爲1457億元,同比增長46%。
就行業而言,傳統成熟行業分紅能力及意願明顯增強。
分紅金額方面,深市分紅金額前五名的行業爲酒飲、郵政、貨幣金融、煤炭開採和畜牧業,行業內公司平均分紅超10億元,其中酒飲公司平均分紅34億元。從變動情況看,金屬冶煉、農林牧漁、貨幣金融等行業分紅金額較同期增幅均在100%以上。
滬市中,銀行、石油石化、通信行業企業分紅金額較大,2024年中期分紅金額合計4123.16億元;工商銀行中期分紅金額達511億元,爲滬市中期分紅金額最大的公司。
總體上,政策改革對傳統成熟行業的推動作用更爲明顯,業內龍頭具有穩定的盈利能力和自由現金流,其分紅能力和意願普遍更高。
從經營情況來看,經營效率高的公司更有能力進行現金分紅。
以滬市爲例,把ROE作爲衡量依據,2022年度—2024年度分紅公司前三季度ROE分別爲12.36、9.88和6.69,而未分紅公司前三季度ROE分別爲3.19、3.49和1.17,經營效率高的上市公司更有能力實施現金分紅。
值得注意的是,虧損公司的分紅比例正在提升。
此類公司多爲留存未分配利潤較多、現金流較爲充裕的上市公司,分紅金額佔 2023 年度末貨幣資金比例平均不足10%,實施現金分紅有利於穩定投資者預期,也體現了上市公司分紅理念的進一步轉變。
科創板公司分紅力度提升
“不同板塊上市公司分紅政策理應有所差異。主板上市公司發展階段更爲成熟,整體而言具備更強的分紅能力。與之相對,科創板公司整體處於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技術商業化和加速產能擴張的發展階段,需要尊重公司結合所處行業、發展階段、經營模式等實際情況制定的中長期分紅規劃,平衡好支持公司發展和提升投資者回報水平的關係。”業內人士認爲。
從數據來看,科創板分紅力度也在不斷提高。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度科創板共409家公司宣告年度分紅方案,板塊覆蓋面爲71%;分紅金額合計424.7億元,創開板以來新高,在板塊短期業績承壓的背景下仍實現1.6%的同比增長率。
拉長時間來看,科創板開板至今,整體分紅金額逐年增長,九成公司實施過現金分紅,分紅金額累計超過1400億元,超七成公司在2個以上年度實施過現金分紅;大全能源、中國通號、傳音控股上市以來累計分紅金額分別達到97.4億元、96.4億元、89億元,位居板塊前三;禾邁股份、虹軟科技等126家公司連續3年分紅比例超過30%。
值得注意的是,重要指數成分公司是科創板分紅“主力軍”。
數據顯示,37家科創50公司2023年度現金分紅金額合計207.6億元,佔板塊分紅總額約五成。例如,傳音控股2023年度受益於智能手機出貨量提升,年內2次派發現金紅利合計約48.4億元,年度分紅比例高達87.4%。石頭科技海外市場佈局取得良好成效,2023年度現金分紅金額同比增長518%,超過當年業績增速。
分紅比例是衡量企業分紅意願的關鍵指標。數據顯示,科創板公司2023年度現金分紅比例平均值爲44.1%,同比增加8.3個百分點。珠海冠宇、中望軟件等121家公司分紅比例超50%,公司家數較上年同比翻番。同時,六大行業平均分紅強度均有所提高,其中,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行業平均年度現金分紅比例分別較上年增加15.9、12.3個百分點。
從分紅規模看,企業分紅金額與行業發展週期密切相關。科創板高分紅公司主要集中於光伏、醫療器械、軌交設備等近年來經歷高景氣週期的行業,其中光伏行業一貫爲分紅“豪客”,2023年度光伏行業分紅金額中位數4.5億元,是板塊中位數的10.7倍。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大全能源三家光伏龍頭2023年度分紅金額分別爲22.3億元、13.7億元、8.9億元。
從分紅公司家數看,集成電路行業分紅隊伍不斷擴容提速,2023年度派現公司家數較上年增加24家,其中中微公司、滬硅產業等半導體細分龍頭已實施上市後首次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