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億人、6000億元……“數”說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前景廣闊
(原標題:2.3億人、6000億元……“數”說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前景廣闊)
央視網消息: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11月30日發佈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發展報告(2024)》。報告顯示,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用戶規模已達2.3億人,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已接近6000億元。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前景廣闊,爲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報告》顯示,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產業規模和產品數量迅速增加,並逐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截至目前,我國初步構建了較爲全面的人工智能產業體系,相關企業超過4500家,核心產業規模已接近6000億元人民幣,產業鏈覆蓋芯片、算法、數據、平臺、應用等上下游關鍵環節。
報告顯示,生成式人工智能與製造業、農業、醫療、教育等傳統行業深度融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的不斷涌現。截至2024年6月,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的用戶規模達2.3億人,佔整體人口的16.4%。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主任劉鬱林稱:“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用戶規模的快速增長,背後有多重因素共同驅動。從技術層面看,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等核心技術的持續創新與突破,爲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從市場需求角度來看,隨着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推進,各行業對高效、智能的解決方案需求激增,而生成式人工智能恰好滿足了這一需求。”
劉鬱林介紹,除了技術和市場需求的因素,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的日益完善,包括硬件、軟件、算法及應用等各環節的緊密協同,也爲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創造了有利條件。《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7月,我國完成備案並上線、能爲公衆提供服務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大模型已達190多個,爲用戶提供了豐富的選擇空間和差異化的用戶體驗。
北上廣三地相關產品數量佔全國六成以上
《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發展報告(2024)》顯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至各行各業。憑藉資源集聚、技術創新及政策扶持上的顯著優勢,北京、上海、廣東三地已成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先鋒,相關產品數量佔全國六成以上。
《報告》顯示,生成式人工智能作爲新興產業,其發展的地域分佈與當地經濟水平、產業結構存在明顯相關性。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充分發揮在融資機會、專業人才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優勢,形成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羣。截至2024年11月,我國共有309個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完成備案,北京、上海、廣東三地的相關產品數量佔比分別達到31.1%、27.2%和11.7%。
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個季度,我國共發生504起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投融資事件,合計金額約812億元。據全國組織機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服務中心統計,2024年上半年我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同比增長3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