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蔡英文一張紙條 前立委爆:保住護國神山

蔡英文總統,曾擔任陸委會主委。(圖/本報資料照,季志翔攝)

前立委黃適卓今天貼出一張19年前所寫的神秘紙條,內容是時任陸委會主委的總統蔡英文定稿謄寫的備忘錄,他說,雖然內容簡短,但正是這張小小的字條,擋住了當時排山倒海要求臺灣半導體廠赴中國設廠的呼聲,纔有今日的臺灣「護國神山」。

黃適卓11日透過臉書PO文指出,一張2002年的老字條,當時他負責起草、由當時蔡英文定稿謄寫的備忘錄,當時的主委現在成爲總統,這張備忘錄雖然內容簡短,蔡總統筆跡娟秀,然而正是這張小小的字條,擋住了當時排山倒海要求臺灣半導體廠赴中國設廠的呼聲,拖住了臺積電赴中設廠的進度,纔有今日的臺灣護國神山。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圖/本報資料照)

黃適卓說,臺灣經過1990年代的戒急用忍,陳水扁前總統上任後,改採「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態度,欲改善兩岸經貿關係。當時的經濟部長林信義主動提出,將在三年內開放三座八吋晶圓廠赴中國設廠,並有後續開放計劃。在國會佔多數席次的國民黨、親民黨歡天喜地,國民黨喊出「請政府放手、讓晶圓滾出去」的口號,利用誘導式民調做出「民衆反對政治干涉經濟」的結論,甚至濫用各種管道,釋出「民衆支持八吋晶圓廠赴中」的消息,甫上任的民進黨政府根本招架不住。

當時全世界都沒有幾座12吋廠,八吋廠仍是晶圓代工命脈,臺積電的第一座12吋廠南科六廠才進入量產未久。中國決心發展半導體事業,巧取豪奪臺灣資金、設備、人才、技術。

他指出,他父親黃主文先生過去是李登輝總統時期的內政部長,在李前總統任內全力維護戒急用忍政策,「高科技、五千萬美元以上、基礎建設」投資案一律禁止赴中,他父親當時擔任臺灣團結聯盟主席,臺聯有13席立委席次,他向父親主張,臺聯應該結合社會力量,發動遊行示威。

黃適卓提到,自己和父親兵分兩路,他主導國會議事,我們醞釀社會力量,走訪反對晶圓廠赴中的商界人士,得到許多珍貴資料,並將所蒐集資料彙整成說帖與報告書,並決定發動萬人陳情,率領羣衆赴立院抗議,若政院三月都沒有誠意談判,就要全面升高抗議態勢。

2002年3月16日,立法院通過臺聯提案,暫緩開放八吋晶圓廠前往中國,算是初步有了善意回應,當時的行政院長游錫堃則表示,會在3月底前決定是否開放八吋晶圓廠前往中國。

他指出,2002年3月17日,行政院來電,希望詳談,行政院長游錫堃、陸委會主委蔡英文、行政院秘書長李應元來到我家,他感到蔡總統態度猶豫,她也希望阻擋晶圓廠赴中,遊院長也有所鬆動,且這場機密的閉門會議,只有政院三首長、他與父親五人蔘與,而父子事前做過沙盤推演,如果行政院是來遊說的,我們就要抗議到底,或許本土政權的合作關係將全面惡化。如果對方願意協商,臺聯應提出明確條件,讓行政院有所遵循。

黃適卓說,他當時在會中提出三大條件:

一、赴中投資應該採取「一座換一座模式」,業者必須在臺灣本地投資一座12吋廠,在12吋廠良率高於90%且開始量產時,纔可以放行一座八吋晶圓廠赴中設廠。

二、政府必須制定「科技產業保護法」,形成有效管理機制。

三、政府必須嚴懲偷跑的業者,實踐有效管理機制。

我們認爲「一座換一座」的模式,將能持續保障臺灣領先中國好幾代的技術,中國只能一直做落後製程,而在當時12吋晶圓廠良率僅50%的情況下,這種開放條件形同禁止。

他並將草稿交給蔡英文主委,她提議依照行政院可接受的條件,擬定政院版備忘錄,交給他保存,以示政院對他們有所承諾。蔡總統的提議非常聰慧,她的意思是暗助臺聯,如果政院反悔,我們可以公示字條,政院將十分尷尬。

政院版的承諾就是現在大家所看到的這張字條:

1. 臺聯意見政府已大部分納入管理機制內。

2. 有效管理機制包含行政命令、立法和制度建立。臺聯認爲必須完全完備後纔可開放。臺聯必定全力持續監督。

3. 臺聯對於政府宣告設有時程,臺聯決定要再呼籲政府,將臺聯主張的12吋量產纔可開放8吋的立場納入決策。

黃適卓坦言,當然這張紙條沒有再被拿出來的機會,行政院依照我們的建議,拖延了晶圓廠赴中投資的時程。臺積電是第一個合法申請赴中國投資的公司,2002年九月提出申請,直到2004年六月才獲准,將舊有的八吋廠設備移到上海,十月才量產,我們爭取了至少三年時間差。儘管國親兩黨不斷遊說,民意反反覆覆,然而我們守住底線集結抵抗陣營,直到馬英九總統上任之前,都沒有新的開放進度。

最後,他坦言,臺灣經歷中美貿易戰、病毒疫情的這幾年,臺灣社會開始理解到科技產業的重要性,也能憑自己的力量屹立於世界,臺灣社會的努力在去年蜚聲國際,而臺積電已成護國神山。週末在家,不經意翻到這張19年前的字條,前塵往事再度涌上心頭,當年的疑問有了答案,心中終於可以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