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一解放軍坐火車配槍被偷,後來受何處分?

1979年,在湖南懷化至石家莊的綠皮火車上曾經發生過一件驚心動魄的故事,大體經過是這樣的,一名解放軍軍官接到命令準備隱藏身份,前去石家莊某部隊執行任務,豈料就在下車後卻發現自己隨身攜帶的包被遺落在了座位上,頓感不妙的他連忙上車去取,但結果卻顯而易見,揹包早就不翼而飛!

見此情形,軍官連死的心都有了,立刻選擇了報警,並和當地警方展開了漫長的“抓賊之旅”,至於他爲何如此緊張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爲這揹包中不單有他的全部積蓄,更是有着自己的配槍,一把滿載子彈的54式手槍!

軍官丟槍這罪名可就大了,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到底是誰如此大膽,槍最終是否找回,該名軍官和盜賊又將面臨何種懲罰呢?

執行任務槍支丟失

先說答案,根據我國刑法第129條規定,依法配備槍支的公務人員,丟失槍支者輕則免去職務,若是不及時彙報,並造成了嚴重後果者更甚,將會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簡單來說,單單是丟槍下場就已經很慘了,更不用說撿到槍支的人要是爲非作歹了,而這也就是該名軍官如此驚慌的原因所在,當然了,此事內情說來話長,若是理清,那咱們還是需要從槍支丟失的經過開始說起。

該起事件大體發生在1979年10月上旬,彼時解放軍二炮某設備管理部門的軍官張友亮正準備從湖南懷化的部隊去往河北石家莊執行任務,並順帶着回到老家探親,由於任務性質較爲機密,他亦是選擇了佩戴槍支以防不測,不過配槍歸配槍,爲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在火車上他也還是將自己的54式手槍收進了揹包裡,並連同其中的400元現金和100斤糧票一起放在了靠窗的位置。

由此可見,張友亮的防範意識還是很高的,只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就在即將抵達目的地時他犯了兩個致命的錯誤,其一,因爲全部家當都在身上,他連續多次打開揹包,拿出了其中的現金查看,這也不難理解,畢竟400塊錢在當時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貧寒家庭出身的他又怎能不擔心呢?

其二,在連續緊張的情緒下,路途的最後半個小時裡,張友亮居然睡着了!等到他醒來之際,火車早已停靠,看着車廂內所剩無幾的乘客,他嚇得是立刻躥了出去,生怕火車發動耽誤了組織上的任務。

就這樣,由於太過着急,張友亮將自己的多年積蓄和配槍一併落在了車上,等到他想起此事,冷汗瞬間傾瀉而下,也顧不得旁的了,他當即就以最快速度趕回了站臺,所幸,此時的火車還未離去,張友亮三步並作兩步的跑了上去,可誰知眼前的一幕卻讓他徹底絕望了,只見座位上空空如也,哪裡還有揹包的身影?

一瞬間,這個七尺男兒蹲在原地痛哭流涕,原因很易,身爲軍人他深知丟槍的下場,處分、開除軍籍都算輕的,一旦拿走槍支之人前去犯罪,他還很有可能會被帶上軍事法庭!

而見此情形,一旁的鐵路工作人員也趕忙上前詢問情況,待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後,還是旁觀者清,他們立刻建議張友亮去報警,趁着小偷沒走遠的時候佈下天羅地網將其逮捕。

聞言,張友亮這才終於清醒了幾分,並在工作人員的協同下,來到了鐵路附近的派出所報案,見到解放軍同志到來,值班民警還有些意外,可還沒等他們詢問情況,張友亮就率先喊道:

“警察同志快幫幫我,我的配槍在火車上被人偷了!”

一聽這話,民警當即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而在越級上報之後,不敢耽擱,石家莊公安局立刻成立了專項小組,誓要儘快找到遺失槍支,避免其流入外省造成不可估量的惡劣影響!

說幹就幹,這邊的當地警方全員出動,而另一邊的張友亮也沒有閒着,他先是給二炮部隊的保衛處打去了電話,如實告知了自己丟槍的情況,隨即又馬不停蹄的趕去了調查現場,希望能夠將功贖罪,靠着自己的記憶幫助警方找到真兇!

抓賊之路困難重重

1979年10月,解放軍軍官張友亮在執行任務的途中配槍不慎被盜,爲了不造成更加惡劣的影響,他當即選擇了報警,並主動向上級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顯然,他的處分是免不了了,但現在這卻不是關鍵,儘快找到偷槍的案犯纔是重中之重!

話接上文,張友亮與一衆幹警來到了火車站調查案情,可很遺憾,彼時那個年代,大馬路上的監控都是稀罕物,更何況是火車上了,沒辦法,大傢伙也只能依靠張友亮的回憶去尋找突破口,所幸,身爲軍官他的記憶力還是很棒的,沒過許久,他就回想起了自己睡覺之前的情況。

據張友亮表示,就在他即將入睡之際,身邊有兩個人的行跡最爲可疑,一個是坐在他旁邊的一名中年婦女,另一個則是坐在他對面的一名中年男性,至於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張友亮記得,在自己數錢的時候,這兩人都在看自己,眼神中滿是羨慕,很有可能是貪圖錢財這才選擇了伺機下手。

隨即他又將兩人的大致面貌畫了下來,並跟隨幹警沿着火車站的交通幹線尋找了起來。

幸運的是,沒過許久,衆人就在一家麪館中發現了正在吃飯的目標女子,其實,看到婦女狼吞虎嚥的模樣,他們心中就大致有了數,畢竟任誰看來,一個偷了槍支的人也不會如此淡定自若,但爲了保險起見,警方也還是搜查了女子的隨身物品,果不其然,其中只有一些土特產,並沒有槍支和錢財的蹤跡。

再加上有面館老闆作證,從下車婦女就一直在這裡沒有接觸過旁人,她也就這樣擺脫了嫌疑。

不僅如此,婦女還提供了不少有用的線索,據她表示,那個揹包在張友亮下車後自己確實是看到了,她本想着立刻跑過去歸還,不料坐在對面的那名男子卻率先發話,又是說自己認識那名解放軍戰士,又是說自己正好也要下車,於是便一把搶過了揹包,隨後揚長而去。

好了,這下子可以斷定那名中年男子就是本案的真兇了,可問題也隨之出現,茫茫人海單憑一張不太清晰的畫像該怎樣找到此人呢?

還是多虧了那名婦女,眼看着警方一籌莫展,她再度提供了兩個關鍵信息,其一是通過閒聊,她依稀記得那名男子表示自己曾在常德工作了20多年,這次是因爲工作變動才被調到北京,其二是該男子穿着一身工作服,看起來很像是一名地質勘探人員。

可以說,有了這些線索,找到嫌疑人的難度瞬間就降低了許多,雖說還是需要大海撈針,但警方至少也知道了這針是“繡花針”還是“縫衣針”!

說幹就幹,就在第一時間,石家莊市警方便聯繫了常德市和北京市的相關單位,到處打聽起了近期工作變動的男性人員名單,而在三方人員的不懈努力之下,終於,歷經兩個多月,共有48個條件吻合的嫌疑人越於紙上。

見狀,衆人不敢耽擱,立刻叫來了張友亮進行辨認,可令人感到詫異的是,這48人竟全都不是目標人物!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顯然調查再度陷入了僵局,眼看着近期也沒有槍擊案的發生,一部分警員亦是打起了退堂鼓,不斷的說着喪氣話,不願意再繼續大海撈針,不過所幸,就在這時,一名即將退休的老幹警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關於常德的定義!

此話何意呢?原來,在如今的人們看來,常德指的就是湖南省常德市,但在老一輩人眼中卻不然,經歷過省份城市變遷的他們,將常德周邊的許多城市都統稱爲常德地區,會不會那名中年男子說得也是這樣呢?

想到這裡,衆人終於再度燃起了鬥志,而一場關於常德周邊多個縣市的大調查亦是當即展開。

抓到真兇、處理結果

1979年,一解放軍軍官配槍被盜,聞聽此訊,當地警方全員出動誓要儘快破案,可令人感到錯愕的是,上千人搜尋、北京、石家莊、常德三個市的力量輔助,居然歷時兩個月都沒有任何發現,所幸一名老幹警突發奇想,想到了過去常德地區的定義,這才讓調查得以繼續。

就這樣,待清楚曾經常德地區的定義後,石家莊警方立刻加派了人手,並同當地各個縣市的單位打好了招呼,尋找起了這個在兩個月前調去北京的工程人員,而這次,也果然沒有讓衆人失望!

僅僅兩週不到,石門縣警方便傳來了一條重要線索,據他們表示,在案發當時,的確有一個名叫劉海洲的本縣鐵路工人被調去了北京電氣化工程局工作,通過對其身份信息的查證,也證明了他與張友亮曾乘坐過同一批次的火車。

聞聽此訊,石家莊警方立刻驅車,帶着張友亮和那名作證婦女趕去了石門縣當地,而經過二人的辨認後,也總算是確定了這個劉海洲就是當天拿走揹包之人。

好了,接下來的事情就很明朗了,無非就是查清劉海洲的住處,並將其繩之以法,可事到臨頭,有一個問題卻讓警方不得不重視了起來,雖說按照檔案信息,這個劉海洲只是一個普通的技術人員,但難保手中持槍的他在面對逮捕的時候不會做出什麼過激舉動,他們該如何在不驚動對方的情況下將其逮捕呢?

無奈,石家莊警方只能聯繫到了北京電氣化工程局的領導,令他出面給劉海洲安排了一次去往石家莊的外勤工作,聞言,劉海洲並沒有拒絕,只是殊不知,纔剛剛抵達石家莊車站,他就看到了兩個熟悉的身影,仔細辨認,好傢伙,這不正是當天丟槍的那名解放軍和一旁的中年婦女嗎?

沒錯,一切都是警方的佈置,目的也很簡單,一來是想讓張友亮近距離再確認一次,免得抓錯了人,二來則是希望劉海洲能夠自己露出馬腳,一個驚慌失措的嫌疑人才更好控制,不是嗎?

事情也果真不出警方所料,一看到張友亮二人,劉海洲直接就嚇得躥了出去,並最終撞進了警方的包圍圈之中,而伴隨着案犯的落網,這起歷時兩個多月的盜竊槍支案也總算是落下了帷幕。

後續,經過審訊得知,劉海洲的作案動機和警方的推測大差不差,就是見財起意,根本沒想到包裡還有一把槍,起初他本來想趕快還回去或是自首,可由於害怕被判刑,這才最終放棄。

而那把槍和那些錢,劉海洲也並沒有動,就放在了他的牀底下,本想着等風聲過去再全部銷燬,只是沒想到警方卻搶先一步找上了自己。

真相大白,鑑於劉海洲的認錯態度良好,且沒有利用槍支對社會造成什麼惡劣影響,法院方面亦是選擇了從輕處罰,只是以偷盜罪判他蹲了幾年大牢,不過他是沒什麼大事了,丟槍的張友亮可就慘了。

在槍支被找回來的第一時間,張友亮就被送回了軍區,面對信任自己的上級首長,他眼眶微紅,先是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隨後又用懇求的語氣希望能夠將功贖罪,給自己一個留在軍營的機會。

聞聽此話,首長也很是無奈,原因很易,雖說劉海洲並沒有拿槍惹出什麼大事,張友亮也只是一時大意,且第一時間就將情況彙報給了上級領導,可二炮是什麼單位人盡皆知,那可是共和國的支柱,部隊的選拔本就十分嚴格,又怎會容忍幹部犯下這麼嚴重的失誤呢?

因此,即便於心不忍,首長也還是做出了正確的決定,親手扒掉了張友亮的軍裝,結束了他多年的軍旅生涯。

就因爲睡了一覺,竟落得如此下場,這般結局也當真是令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