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檔電金雙主流 法人敲

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17檔電金雙主流個股

2024年上市企業盈餘從去年的衰退轉爲成長,臺股本益比自2023年初即自低檔往上擴張,法人認爲,13日收盤指數刷新高20,857點、本益比23~24倍之間有望進一步擴張上修,由於目前最受市場矚目的AI相關應用尚在成長初期、臺股相關供應鏈完整,有望持續受惠AI成長的趨勢,預計2025年企業盈餘將持續維持成長格局,看好「電金雙主流」股,計有臺積電(2330)、華南金(2880)、佳能(2374)、臺新金(2887)等17檔入列。

據統計,盤面上有臺積電、聯電、華南金、佳能、臺新金、羣創、王道銀行、兆豐金、正崴、勤誠、藍天、金寶、宏致、瑞軒、仁寶、誠美材、廣達等17檔電子與金融類股,近五日漲幅除了羣創、兆豐金小幅下跌,其餘介於平盤至15%不等的漲幅,三大法人單日買超則介於3,500~1.52萬張。

在產業分類上,這17檔個股中法人買超最多的電金類股,次產業以光電業、代表AI硬體廠的電腦及周邊設備族羣各自入列四檔最多,金融保險業也有四檔成爲法人追族之熱門標的。

臺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表示,市場把2024年視爲AI PC元年,Intel、Microsoft與NVIDIA積極發展AI PC生態系預計於2025年逐漸完善放量,並以商用需求爲主;另一方面,520總統就職行情前,金融類股轉強,受惠股市價量俱揚,壽險與證券前四月盈餘年成長幅度較爲強勁;14家金控皆已公告2023年股利,其中華南金、玉山金、國票金、中信金等殖利率高於4%。

法人看好電金雙主流持續緩漲機率高。從基本面來看,臺股4月營收與出口雖回落卻漸落底,第二季末營收將逐漸轉強,第三季開始進入年度營運高峰;技術面上,資金逐漸重回電子族羣,使指數與相關族羣下檔有撐;籌碼面上,外資近來現貨轉買、投信持續因被主被動買盤涌入而偏多。

本週MSCI將公告第二季權值調整,短線將影響資金流向,需提防尾盤爆量;消息面上,財報法說近尾聲,負面消息較少;臺股本益比評價仍有擴張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