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公投》公投是治病的藥 中選會前主委劉義周:可以必備但不能常用

由長風基金會舉辦的「掙脫鐵籠公投: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公投制度?」突破論壇,邀請到中選會前主委劉義周擔任主持人,臺大政治學系暨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陳淳文、政大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遊清鑫、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以及科學月刊編輯委員廖英凱爲與談嘉賓。(趙婉淳攝)

四大公投將於年底登場,長風基金會今天舉辦論壇,邀請學者專家爲現行公投制度診脈。中選會前主委劉義周認爲,公投只是治病的藥,可以必備但不能常用;臺大政治系暨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陳淳文表示,公投可與總統大選脫朐,但可考慮和全國性的地方選舉結合。

由長風基金會舉辦的「掙脫鐵籠公投: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公投制度?」突破論壇,邀請到中選會前主委劉義周擔任主持人,臺大政治學系暨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陳淳文、政大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遊清鑫、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以及科學月刊編輯委員廖英凱爲與談嘉賓。

劉義周表示,公投制度與運作之間存在落差,直接民權是最理想,但卻很難實現。公投的意旨是在救濟代議政治的不足,民衆有公投的需求,就表示政治菁英的失職,因此公投是治病的藥,不是健康食品,更不是補品,該必備,但要少用。

劉義周不諱言指出,公投是公民的權利,但難免出現政黨運作。若就公投法條文來看,「政黨」並沒有積極角色,但除了政黨之外,很少有其他組織可以動員大量的支持者,因此,出現政黨運作並不奇怪,且通常在野黨愛用公投,執政黨則反之。

陳淳文說,若以公投作爲實踐憲政民主的手段,民主必須在憲政體制下運作,其核心在於限權與課責,因此公投不宜與總統大選結合,可以考慮與地方選舉結合,而通過的門檻要如何緩和多數暴力,以及公投審議委員能否獨立運作,都是一個良好的公投制度應當思考的。

遊清鑫說,公投是政府失職時的補救,但無法排除政黨的操作,重要關鍵在於政府的行政中立;多數臺灣民衆在態度與行爲上認可公投的價值,無庸置疑,對政黨而言,公投不僅僅是政治鬥爭的工具,也是爲過度承諾的政見解套的解方。

黃士修認爲,有條件的脫鉤卻是可以接受的,他建議參考瑞士公投制度,一年舉辦4到5次公投,且採簡單多數制,讓民意可以完整播伸張,權力可以被制衡,但若公投合並大選,同意則可以維持原來的高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