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學測國文/文言選文15篇幾乎全入題 師提醒:精讀A類選文、小心「誘答題」

臺北市教師解題團評析,若說去年國文科主軸爲「古典是永遠的現代」,今年則是「以文學爲關鍵字」出發,文言選文15篇幾乎入題,混合題亦可見A類選文。記者許維寧/攝影

113學測邁入第二天,下午國綜先登場。臺北市教師解題團評析,若說去年國文科' rel='國文科' data-rel='/2/186290' class='tag'>國文科主軸爲「古典是永遠的現代」,今年則是「以文學爲關鍵字」出發,文言選文15篇幾乎入題,混合題亦可見A類選文,學生準備大考時還是要精讀。但考生也須留意「誘答題」,正確判斷題目的詮釋,才能選得精準。

中山女高教師李明慈分析,今年國文從7、8題地方產生的特殊文學「女書」,再到11、12題以諾貝爾獎得主薩拉馬戈《盲目》的書寫特色,以及13至15題論民間口傳文學〈周處傳說探究〉,試題明顯多從文學出發。

成功高中教師李仁展則評析,分析今年試題可發現,15篇選文中除師說、大同與小康未入題外,其他篇章多有選入,考法集中於字意和讀音;混合題則採用A類選文並跨域和心理學、古今判決書結合,29題則是以硃砂的科普知識,和〈項脊軒志〉、《天工開物》連結,也是告訴考生,準備大考時A類選文、15篇一定要精讀且融會貫通。

中正高中教師張青松表示,今年試題整體而言「中間平穩」,相信對於有讀書的學生會很友善,但其中也藏有誘答題。如35題需研判1、2兩個敘事是否適當,選項1應該回到「夢中」屬於長期記憶,因此潛意識才會浮現,因此並非選項所述的短期記憶,但考生看到「一晌」可能直接認爲是短期記憶,考驗學生綜合統整資訊的能力。

李明慈也談到,如12題1敘事中提到眼不見爲患、眼不見爲淨,但文中並未提及,是要考生判斷此詮釋是否正確,考生才能選得精準。

建國中學教師周杏芬則談到,今年國文混合題有別於去年和前年,今年改採一大題,以回憶文學和腦神經科普文章做主軸,並且簡答、單選題穿插其中,但順着文章脈絡閱讀,理解後則較去年容易作答。題幹也採用李煜的〈浪淘沙〉、辛棄疾的〈破陣子〉,算是迴歸課本教材,引導學生從課內基礎向外延伸學習。

周杏芬也指出,36題將是得分關鍵,第一小題要求學生寫下李煜從帝王淪爲階下囚的心理變化;第二小題的提醒物則是「醉裡挑燈看劍」的劍,都講求精準書寫。

張青松也建議,除了以15篇、A類選文爲核心外,今年試題也出現硃砂可做成水銀,甚至古人的長生不老藥,應該從課本文章輻射延伸各種知識,儘量和其他領域連結,甚至試題也以心理學、腦神經科學等領域迴應古文、迴應人的永恆情感和道德,建議學生處處留心皆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用已知的知識向外尋求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