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39新月配息ETF…要「雙周配」只能靠它? 專家:領息兩次存股超有感

臺股示意圖。(美聯社)

現在月配息幾乎快變成投信公司的標配,近期又一ETF很受關注,就是統一臺灣高息動能(00939),去年最熱門一下子短時間變成千億規模有兩檔,分別是羣益臺灣精選高息(00919)和復華臺灣科技優息(00929),那代號00939就有如同接棒的感覺?

00939除了把月配息跟收益平準金列爲標配之外,投信還強調這檔所使用的高效能投資組合,可以讓資本利得大幅提升,更能夠提升所謂的投資CP值!

以下爲影音內容:

月配高股息ETF是垃圾之王 不要期望資本利得?

這種論點好幾十年前就聽過了,配息這件事情國外有研究,一檔產品長期報酬,時間拉得越長會發現,息佔總報酬的比重會上升,甚至最高會到70%。

所以買高股息會不會睡公園?

公園也有分兩種,一種睡是社區公園的椅子上,另外一種是住在大安森林公園旁邊的豪宅。

投資商品本身沒有什麼對錯之分,重點是要如何去好好的運用。

將坊間幾檔高股息指數報酬拉出來比較,同一時間檔一值統計到近期的數據,先不論高股息的策略好或不好,好的可以交出157%的報酬率,不好的也有65%的報酬率。

請問買這些商品要如何住公園?差別應該是住華廈還是變成豪宅的差別而已。

高息動能是宣傳噱頭,真的有這麼厲害嗎?

動能這東西在國外已經有很多研究了,研究結果就是在產品的設計裡面有加入動能的概念,那績效就會比較好。

那什麼是動能?動能就是在投資時預期它會越來越好,就被統稱爲動能。

所以動能放在技術線型或是放在基本面,會有不同的詮釋,在技術線型裡面就是預測,譬如說黃金交叉了,就會預期之後會有很大的機率會繼續往上跑,那就會做換股的動作,這就是所謂的動能。

那用基本面來看,假設一間公司2020年賺錢,2021年賺更多,2022又賺更多,那2023年則有機率會賺更多,就會繼續持有它或者將原本手上的持股動能較差的換過去。

00939是一檔複合型策略的產品,5月的時候會做換股的動作,因爲5月很多公司股利政策宣佈的時間,所以在5月的時候換股,換股的時間點跟殖利率會鎖的比較精準。

在1月跟9月的時候比較特殊了,股價跑得快的權重會調高一點;也就是5月換完股之後,假設有20檔股票好了,9月的時候發現之中有些股票股價跑比較快,就會將跑比較快的權重拉高,跑比較慢甚至下跌的就權重拉低一點。

5月做成分股篩選,就品質、成長、股利率,換完股之後1月跟9月在來針對所謂「夏普值」的東西,將權重做上跟下的調整,策略就是增加強勢股的比重,減少弱勢股的比重,感覺上績效就是會比較好。

夏普值是什麼?

承受的波動理當是不是應該要拿到更好的報酬,一分波動一分報酬很合理;夏普值的概念就是CP值。

上圖比較,因爲報酬率加入動能的關係所以比較高,但相對來說也承受了較高的波動,投資人就要去衡量,這樣的報酬根所承受的波動比例是否合理。

就夏普值來看,00939的夏普值是0.79,臺灣加權指數只有0.49波動還比較高報酬也低,一比較就是CP值低。就是這樣的概念,00939會用夏普值去檢視個股的CP值。

月領息不過癮 想要雙週配?

市場上已經有很多股票跟債券型的商品,仔細看除權息交易日大多都是在每個月中旬的時候,配息大約是在除權息大約三到四周的時候來做配息,所以等同月中除息大概也是月中領息。

幻想過想要雙週領的投資人,這檔00939絕對是唯一的選擇,不論前面是選擇任何哪一檔月配息,還是用三檔不同產品組成月配息,這些都是月中領到息。

00939一檔達成月月配,特殊的點在於「月底領息」;因爲大多數人都是月初跟月中領薪水,月底的時候往往就沒錢了,月底股息一筆錢進來,如同及時雨的概念。

想省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可以怎麼做?

每次領超過兩萬塊的股利就要課稅,也就是說一筆錢分很多次領就可以解決了。也就是說月配息這種機制天生就是來省補充保費用的。

領到的股利不一定都會被課稅,股利組成是現金股利+平準金+資本利得,當中只有現金股利纔會被課稅。

每月投資1萬 長期下來的績效會如何?

若是單筆投入從2007年累積至2023年,其實大概接近700%,但這是單筆投入的數字。

小資族比較常用的投資策略應該是定期定額的方式,一樣從2007年開始算,每個月投一萬,然後投到2023年,整個投入198萬(股息再投入),會翻成854萬,相當於報酬率也還有331%。

基本上就是很標準的滾雪球概念,最好報酬率的時間點沒有參加到沒關係,只要堅持持續地去做投資,也可以拿到很漂亮的報酬率。

◎本文內容已獲 投資嗨什麼、財經雪倫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